元宇宙的反噬
忽如一夜春风来,“元宇宙”粉墨登场,不知何时开始,却仿佛一瞬间,几乎充斥所有网络平台成为时尚网红词汇,于是,各种媒体、自媒体也言必称“元宇宙”-metaverse,生怕落伍。据权威者描述,元宇宙概念来自上世纪的科幻作品,是互联网的升级版,也可以说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接口的互联网终结态,比目前的界面更加立体,是一种沉浸式体验。其实就是一种工具开发极致的智能态。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元宇宙也一样,只是先把广告打出来,方便融资、圈钱、割韭菜。但疫情之下诞生,怎么看都像是资本驱动、技术帮凶的一场人类内卷活动。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确实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样伴随弊端。比如,有了网银,人们就不会常去营业厅或ATM机了,走出户外行路去实体空间的整个过程,人的行为包括了呼吸户外空气、看街景、和路人说话、以及消耗卡路里的健身活动,这些不同模式的活动是捆绑的。如果使用互联网,则把行为模式分类细化,需要额外的时间健身、看街景、社交等等。效率反而降低。过犹不及。元宇宙则会把人类行为细化到极致,目的单一,而且方便到极致,是一种感官的舒适区,使人产生依赖性,人的主观能动性退化,激发惰性,不会再去做旧行为模式里捆绑的其他行为了,比如健身。人类原始时期,工具只是手的延伸,工具发展到今天的智能态,会使人的四肢退化,到了元宇宙的极致态也会使人的四肢极度退化;当由少数尖端技术人才创造的元宇宙以可视可感的沉浸式呈现出人类想象力的极境,也会使大多数个体的想象力退化,因而失去创造力。
另外,元宇宙的拓展会让原宇宙产生急剧流变。首先迫使人类活动的真实空间转型,城市空间逐渐被颠覆,需要重新洗牌,实体空间空置期拉长,而线上“宅人”增加,需要新型居住空间。各种线上沉浸式平台功能极度完善,比如社交平台,如果可以达到恋爱体验,则导致线下社交频次的降低,进而结婚率和人口出生率降低,对人口结构造成直接影响。
说到底元宇宙就是个虚拟的影像世界,不仅有虚拟的各种影像,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有各种虚拟的伦理关系,包括自由、意志等意识形态层面的虚拟,是一种超级感性体验,人类必然乐于沉浸其中。实际上元宇宙的影像世界和柏拉图的“洞穴喻”里的影像世界本质相同。只是柏拉图的启蒙是为了把人类拉出洞穴,而元宇宙的内卷是把人类逼回洞穴。
怀特海曾说,欧洲哲学传统都是研究柏拉图的一连串脚注。他指的是理论层面,后世哲学家的贡献在于将理论基于现实问题上有所发展。
洞穴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著名的洞穴隐喻是描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想象一个可视世界-洞穴,在这个洞穴深处是一群生来被束缚的人,面对洞壁,只能看到上面的影像,背靠着一堵矮墙,影像来自于后面矮墙上的实物(假人或假兽),矮墙后是火光,将实物映照在墙上,而操纵实物的人如同木偶戏演员一样,有说有笑发出声音以及气味。囚徒通过墙上的影像和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他们之间也有智者头领,就是那个最能辨别和记忆过往影像的惯常次序、并准确预言接下来的影像的人。
试着设想,如果他们被解除束缚,被迫起身走动,抬头看到火光会如何?开始必然会痛苦,刺痛眼睛,无法看到墙上的影像。如果被告知过去惯常看到的影像皆是虚假的,转头看到了实物,比较接近了实在,他会作何感想?可能会认为实物是假的。如果火光刺痛了眼睛,他转身离开,有可能回到被束缚的原地。如果有人把他拉走,经过一个漫长崎岖的坡道走出洞穴,他看到了外面的阳光和清晰的世界,他会被阳光刺痛眼睛而看不清任何实物,接着需要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然后首先看到地上的物影,其次是人和其他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然后看到实物本身,然后看到夜晚的天象、月光、星空,最终可以直观太阳,看到真相。此时他宁愿做一个穷人的奴隶也不想回到洞穴里做囚徒了。
假如他离开阳光走回洞穴,他的视觉会需要时间适应黑暗,看不清墙上的影像,此时众囚徒就会嘲笑他,出去一趟就变半盲了,因此更加不会有离开的想法了。此时如果他试图松绑并劝说他们离开洞穴,那么必然会激起众怒,甚至被杀死。
柏拉图这个影响后世的著名隐喻包含着认识论的过程,从被束缚在洞中到走出洞穴即是一个从可视世界到可知世界的认识过程。那些历经艰险和痛苦感受从洞穴爬出的人,代表着一种“心灵转向”,即那些接受《理想国》里真正的教育而提升心灵视力的人。
元宇宙正相反,人们知道什么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但仍愿意沉浸其中、自我束缚,这种“心灵逆转”是源于大众人性中沉溺舒适区的惰性和不自律的薄弱意志力,不愿走出洞穴。而洞穴里影像的操纵者相当于制造元宇宙的少数技术和商业人才。“人生来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中”卢梭这句话里的“枷锁”指的也是大众的感性、习惯以及从众心理。只有那些少数审视自己生活的极度自律的人(这种人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是具有哲王素质的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才能在元宇宙和现实世界之间切换穿梭自如。深陷元宇宙不能自拔的大众只会加重现实世界的熵增,而元宇宙更容易成为那些少数操控者麻痹大众又收割韭菜的“奶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