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本,抄本,钞本,稿本,印本

齐鲁书社,1991年第1版,1998年第2版
页405:古书可大分为雕印本与非雕印本两类。非雕印本又可分为写本与印本两种。写本包括稿本与钞本,印本包括各种活字本与影印本。——这里有点乱对不对?为什么不直接分为手写本/手抄本(manuscript)vs印本(刊本、刻本)两类呢?刊本、刻本好像可以混用,虽然也有细微差别
页405:书的原稿称稿本。作者亲笔书写的稿本称手稿本,稿本经他人代为缮清,又经著者校定,基本上不再更定的称为清稿本。有的文献使用这些概念时,含义略有差异。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征求意见说明》云:“本目中著录'手稿本',系作者亲笔手写,如原书系他人代钞,而经作者亲笔校改、删补者,著录为'稿本',其无作者笔迹者,著录为'钞本'。”——这段没什么疑问,“清稿本”在特定语境下也容易理解
页411:除稿本外,凡手写的书统称钞本。钞本可根据钞写时代区分为唐写本、宋钞本、元钞本、明钞本、清钞本。民国以后的钞本习惯上称为新钞本。那些年代难以确定的古代钞本则笼统地称为旧钞本。将纸蒙在刻本上,照式摹写,不差分毫,这样的钞本称为影钞本。以宋刻本为底本的影钞本则称为影宋钞本,以元刻本为底本的影钞本则称为影元钞本。明、清宫廷所钞的书称内府钞本。明清私家钞的书,可以姓氏为称,如毛晋汲古阁钞的书可称为毛钞本或简称毛钞。——首先,钞本、抄本,本质上没区别对不对?感觉现在大家都在混用,同一篇文章经常同时出现这两个术语,也不知道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其次,写本,习惯上唐以前称“写本”,唐以后称“钞本/抄本”,这个“习惯”是什么意思?怎么形成的?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