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的太阳照耀之地 不合时宜的美国梦
很早很早之前,我还是初中生,当教师的姐姐从学校图书馆接回一本讲奥斯卡电影的资料书,与其说是资料,不如说是一部电影配备200字左右的简介,书名已然记不清楚,伊丽莎白·泰勒是为数不多的认识的大明星,其中有一部是《郎心似铁》,是改编自德莱塞的《美国悲剧》,当时历史课本有提到,所以印象颇深。男主演只知道是个很帅的帅哥,当时还不知道他就是蒙哥马利·克里夫特。
《电影史话》中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未婚妻,派拉蒙老总的女儿有说道,他是早于马龙·白兰度和詹姆斯·迪恩的不同于以往高大粗犷的男性主角,而是拥有脆弱感,敏感特质的银幕新形象。此片中这种纠结、敏感的特质,蒙哥马利将其塑造的非常精彩,作为有野心但出身卑微的乔治的形象在全片中就是格格不入、不合时宜。
1、 作为来自贫穷偏远的宗教家庭青年乔治,前来投奔远方富亲戚时,不仅被叔叔婶婶轻视,偶遇伊丽莎白·泰勒饰演的富家女安琪拉,富家女完全无视了一身不合身西装毫不起眼的乔治,乔治当然深知因为什么,阶级和经济。
2、 工厂中被安排当集装工人,但因为有与工厂老板同样的姓氏,其他员工包括与之恋爱的女工爱丽丝也都觉得乔治不属于他们的圈子,爱丽丝为此一直心中不安,觉得乔治迟早有一天会离开工厂,离开自己。
3、 再次在聚会上遇见安琪拉病迅速坠入爱河之后,周边圈子的人虽然并未明显反对,但虚伪逢迎无时无刻不提醒乔治,你不属于这个阶层,如安琪拉的父母得知两人关系时,安琪拉的母亲表示不用直接反对,让乔治跟安琪拉的社交圈接触之后,自己就会因为自卑和格格不入而退却。
4、 乔治通过安琪拉获得跃升阶级的机会,这也是被不齿的“软饭男”行为,何况还妄图采取极端手段来摆脱怀孕的前女友。
乔治一方面是社会的不合时宜,另一面又是对阶级无因的反叛。其实乔治这类脆弱敏感且依赖女性的形象出现并非无因。二战期间,男性上战场,后方的工作空缺由大量女性顶替,她们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工作,在战争期间起到了稳定后方重大作用,女性拥有了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也大大提升。战争结束之后,男性回归社会,保守战争创伤且自己已有的工作被女性顶替,男性地位受到有力挑战,所以对自己、对社会产生怀疑,但又无法改变这一现状,所以才会有敏感的、无助的,反叛的、对女性产生依赖和依靠的想象。同时期的《欲望号街车》中,马龙白兰度粗俗的底层对费雯丽的小资产女性的粗暴,其实也有此象征,对夺走自己工作,挑战男权的女性阶层的不满。
关于乔治的形象,有一些自己的猜想,乔治的形象颇具东方意味,东方的文学作品中,穷书生和阔小姐的故事层出不穷,《西厢记》《牡丹亭》等,《聊斋志异》《三言二拍》中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其实也是表达了不得志的现状,寄希望于别人的一厢情愿。
太阳照耀之处也许也有阳光下的罪恶,心中的梦想很美好,但现实总是很残酷。当热情的勇敢迎来格格不入的冰冷感 ,总是让梦想显得那么无力。也许有人说乔治是对的,物欲横流中保持初心是很难的一件事,有野心,为了自己向上没什么可指摘的,也许也有人说乔治是错的,你的野心和你的努力只有都在在阳光下,向阳而生,纵使在物欲中会不合时宜,但坚守自我初心,才能实现真正安心温暖的梦想,才能融入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