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历史往往是由过度放大的期望造成的。(这就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啊,就是过高的自我期许)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这是个悖论,我想不太明白,却觉得好有道理) 现在的状况既非自然而然,也不会永恒不变,过去曾是另一个样子,只是有了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才创造出现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只要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就能改变并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真的能吗?)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人为什么怕死,就是不知道死后会怎么样,如果死后真的有另一个世界,你还会害怕吗?) 所有的本能、冲动、情感之所以会进化,都是为了适应生存和繁衍的进化压力。但就算这些压力突然消失,本能、冲动、和情感也不会随之消失,至少不是立刻消失。就算这些本能、冲动和情感已经不再是生存和繁衍所必须,也仍然会影响动物的主观体验。(这可能是人热爱甜食的原因吧) 所有农业宗教都有一套说辞,认为人类就是高出一筹,剥削利用动物实属正当,这些宗教都声称有一种自然的阶层结构,赋予人类控制和使用其他动物的权利,唯一的条件就是人类要遵守一定的限制。(农奴、黑奴、纳粹、极端名族主义都是这种情况) 农业革命促成了有神论宗教,而科技革命则催生了人文主义宗教:以人取代了神。人文主义的奠基概念认为智人拥有某些独特而神圣的本质,这些本质是宇宙间所有意义和权利的来源。宇宙间发生的所有事,都会以“对智人的影响”作为判断好坏的依据。 弗洛伊德的主张:“军队会控制士兵的性冲动,以推动军事上的攻击性,军队招募的就是性冲动达到顶峰的年轻男子,而又限制士兵通过性活动释放压力的机会,于是让压力在士兵体内不断累积。军队接着会将这种被压抑的的压力重新导向,并允许压力以军事攻击的形式释放。”(这就是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啊) 不论是朋友还是敌人,智人能够真正熟识的对象不超过150人。(打开你的微信通讯录,看看好友列表里有多少人) 人类天生就是平等主义者,而不平等的社会必然会招致怨恨和不满,绝不可能运作顺畅。(人不患贫而患不均,杀土豪,分田地) 虚构故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算是虚构故事吗?) 宗教对世界提出一套完整的描述,并提供一份定义清晰且载明各项预定目标的契约。(不觉得更像是政党吗) “银钱叮当落银库,灵魂立即出炼狱。”—— Johannes Tetzel(赎罪券的工作原理以及马丁路德和马丁路德金是两个人) 宗教最在乎的其实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 人的感受才是一切意义的权威的源头。(这里的人是谁?肯定不是普罗大众,社会终究是一小部分精英阶层的,不仅仅是财富,也包括话语权) 人的欲望不是一种“选择”,我们只能“感受”到欲望,再据以行事。(最大的假象就是让你认为你有得选) 活在幻想里是一个更为轻松的选项,惟有这样,才能让一切痛苦有了意义。(安慰剂) 如果想让人相信某些假想实体,比如神或国家,就要让他们牺牲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牺牲令人越痛苦,他们就会相信牺牲奉献的对象确实存在。(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对大多数的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我甚至认为99%的人都是多余的) 只要我们能够设计及重塑意志,就无法再把意志看作意义和权威的本源。因为不管我们的意志如何,我们总能让它改变主意。 经济机制就是收集关于欲望和能力的数据,再转化为决策。(拥抱科技,接纳你的淘宝无时无刻不在监听你,分析你的需求,为你推送最合适的宝贝,不要说什么隐私,大数据时代所有人都在裸奔,干脆脱的更彻底一些) 科学正逐渐聚合于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智能正与意识脱钩。 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