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和世界的思考
改变总是刺激人的思考,换了工作虽然还是很忙,但是少了疲于奔命,多了善意的支持、更明晰的路径,整个人都从容了很多。自然多了很多时间思考人生。先写个草稿,
一些问题:
1. 世界越来越两极化、非黑即白,没有中立、失去辩证,要怎么办?
2. 世界越来越浮躁、短视,赚快钱、要速成、要出名、要及时行乐,如何应对?
3. 钱越来越多,但贫富差距日渐加大。富裕变得普遍而廉价,概念越来越容易炒作,穷人却更找不到机会,因为学历和城市仍然是阶级跃升的最大两个制约因素。
4. Sustainability, Sustainability, Sustainability. 如果世界都不复存在,人类的文明就结束了。跨越宇宙去留下火种是很浪漫,但是作为平凡人我们能不能尽己所能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呢?
一些碎片化的思考:
一、如何保持客观的思考?
1. 听到观点后,开启主动思考和挑战模式。
1.1 思考数据采样机制是否存在偏差?对于数据的解读是否只是采取了favorable我方的角度?
1.2 故事线是否MECE?是否避重就轻,反面意见是否被充分审视了?
1.3 观点是否可以证伪?非常非常喜欢Carl Sagan科普的科学,和伪科学不能证伪的可笑性。
1.4 剃刀原理,不追求华丽的方案,力求追本溯源简化问题的本质。放弃了区块链也是这个原因,一样的目的明明可以用更便宜的技术,一个美好的去中心化愿景其实逃离不了商务世界的原理,赢家通吃和马太效应的必然,实在无法继续昧着良心说一些宏大叙事的屁话。
1.5 精通逻辑学,这是对于辩证最基本的素质修养。
2. 寻找反面观点,主动搜索硬币的另一面。这可能需要不一样的信息渠道,可能需要翻墙,可能需要面对负面报道和反面信息,但这是完善认知的重要一环。
3. 忍住对于证明自己的期待,与当事实不符预期时的期待落空。从心里喜欢拓展知识的边界,拥抱不确定性,与之共舞而不是抗衡。
二、如何抵抗算法的劫持?
1. 减少手机的干扰
1.1 为大把chunk的时间设定伟大到放下手机的目标:读书、学习、空想、写作、工作
1.2 最小化微信办公,感谢我的公司和国外的客户爸爸
1.3 隔开工作和娱乐的手机,减少打开娱乐手机的机会
2. 减少手机的娱乐时间,努力对抗垃圾App。我等都是凡人,根本不能和意志作对,唯一的做法就是减少诱惑,不安装那些消磨时间的App。不得不用时,用微信小程序替代安装App。小程序增加了打开阻力,也有更多让人收到其他诱惑不得已退出的原因。
3. 对于真的不得不用,但充斥诱惑的App,努力对抗算法,坚决不看,不点开主页的推荐信息,只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
4. 实际操作时,
4.1 偶尔,非常偶尔,有计划地放纵个把小时。不用这么苦行,死不了人的。就跟防止减肥过度的暴饮暴食一样,好好吃饭一样能瘦。
4.2 减少网购,不看直播
三、如何增加幸福感?
1. 做自己能控制的,放下对不可控因素的执念。比如:放弃誓做top 1的棱角,因为做不到,也没必要。
做不到:在这里有95的EM,有30升par的传奇,有港姐,有Google CEO。攀比让人看不清目标,让人焦虑,但是一点都无助自己的成长。
没必要:也有工作了25年终于make partner的老板本板,工作了十几年start over的team lead本lead。他们各不相同,却无一例外都是牟足了劲要突破自己,互相珍惜,互有所鉴。是他们的帮助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善良友好的团队,和共同进步的战友。一起做出最好的产品和最好的服务,好像比燃烧生命当爹当妈更香。
2. 与人为善,严于律己
理解别人的行为,理解离经叛道背后的原因,不需要认同,但不能较真。我同意阿德勒的理论,我相信自己的选择。但我对人如弗洛伊德,理解世界的不可抗力也许是与世界和解的良药。
2021年底不高兴了很久,心中很尊敬的良师益友做了些与我世界观是不道德的事情,一度让我不想原谅不如不见。但是人生在世,谁没有点不得不隐忍的痛苦和无可奈何呢,谁又没有伤害过另一个人呢,谁又不最终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呢?如果当事人都泰以处置,为什么旁观者还需要耿耿于怀?
把每个人的人格、能力、品行分离。人的际遇大多都是各取所需罢了,看到别人的优点,原谅别人的缺点,取每个人的补集,而非交集,释怀了反而路就走宽了。
3. 放弃追求长久的爱情,用文学、科学、哲学富足精神世界
且读且珍惜。今年收获了好多本挚爱的书,是的,挚爱。
我可能更爱文明和人类,却可能爱不了具体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带不偏的那种。
(未完,未必会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