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精神分析远祖的赫拉克利特
最早对意识领域展开研究的其实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在著作中郑重地说:“我研究了自己。”不仅如此,他还从自我观察出发,展开了关于人类自我主体性的研究。
他研究自我主体,从“寻找和探听过我自己”开始,第一个感觉是“灵魂在地府里嗅着”。他对灵魂有精微的观察:“正如蜘蛛坐在蛛网中间,只要苍蝇碰断一根蛛丝,它就立刻发觉,很快跑过去,好像因为蛛丝被碰断而感到痛苦似的。同样情形,人的灵魂当身体某一部分受损害时,就连忙跑到那里,好像不能忍受身体的损害似的,因为它以一定的联系牢固地联结在身体上面。”
这段话说明他不是灵肉二元论者,而是灵肉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观点。他也思考感官,说“眼睛和耳朵对于人们是坏的见证,如果他们有着粗鄙的灵魂的话”。这话表明,他已将哲学从讨论外部开始转向研究认识以及认识的主体:人的感官与灵魂。
灵魂到底有什么规律?赫拉克利特认为,道是人内心的根本规律,他说:“道为灵魂所固有,是增长着的。”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人的心理结构规律,用现代精神分析的话说,就是潜意识的规律。
关于人的内心本质,他又说:“你不可能找到灵魂的尽头,即使走遍了每一条道路,因为它的逻格斯是很渊深的。”这句话几乎就是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前奏,也是荣格集体无意识概念的意象表达,从心理演化史看灵魂从人类可追到灵长类动物,又可以追溯到哺乳动物,尼采甚至追溯到生命的冲创意志,可见很难找到尽头。这很像尼采凝视内心后的结论:“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
灵魂来自哪里?他说“灵魂死就生出水,水死就生出土;水从土中生成,灵魂从水中生成”,从达尔文的胚胎研究看,人类的胎儿的确已经开始具备意志和灵魂了,所以他说灵魂从水中生成似乎也能说通。
他凝视内心追问灵魂的结论已经说了,或许我有必要换个角度重奏一遍:“道为灵魂所固有,是增长着的。”这道也可以理解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也就是群意志内化为超我、良心、自我约束。他又说:“你不可能找到灵魂的尽头,即使走遍了每一条道路,因为它的逻格斯是很渊深的。”从人到猴子到动物到一切生命意志,灵魂真的没有尽头吗?生命灵魂可否追溯到物质?或许由此,他开始想梦与醒的问题。
梦与醒有什么区别?他直接下结论:“我们身上的生和死、醒和梦、少和老始终是同一的。前者转化,就成为后者;后者转化,就成为前者。”这是一个人类内心观察的流变转化观点,类似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还在疑惑人生是梦是醒,他直接回答二者本质相同,不过是互相转化的两种状态。
梦是个迷人而难缠的题目,他还是得出了一些洞见。比如“清醒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世界,可是在睡梦中的人们却离开这个共同世界,各自走进自己的世界”,这话是说清醒理解宇宙的人有一个共同的世界,而那些没有宇宙观却做着尘世梦想的人则走向各自的梦想世界,那梦想与梦境并无区别。所以,他说“不能像睡着的人那样行事和说话。因为我们在梦中也自以为在行事和说话”,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很多人醒着行事也如梦游。
最后他回到现实,说“我们在醒时看见的一切就是死亡,而我们在睡梦中看到的一切就是睡眠”,事实不正是如此吗?万物生机勃勃的同时,也在一点点死去;睡梦中的一切看似故事宏伟,却仍然是梦境是睡眠。
赫拉克利特估计人听不懂,就讽刺性总结了一句:“浅薄的人听了无论什么罗格斯,都大惊小怪。”
通过对于人的心理研究,他得出一个影响深远的结论:“人的性格就是他的灵魂与命运。”这句话已经说出了个体心理学的根本知识。后世的精神分析将其发展为幼儿心理学、性格生成学和人格构造学,实为赫拉克利特洞见的延续。
如果我们把赫拉克利特留下的这些自我研究残篇综合来看,就会发现他把人的自我、主体、无意识、梦与醒等核心问题都做了研究。可以说,他才是精神分析的真正远祖,一位被忽视了的意识研究开创者。
三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何寻找最具性价比的“情绪价值”对象? (7人喜欢)
- 论精神分析的新可能:助人醒来,开始转化 (3人喜欢)
- 迷恋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欲望症状
- “精分约架事件总结”: 精神分析的真贡献与真问题是什么? (1人喜欢)
- 深扒中国精神分析史上的第一场“约架”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