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い鳥》,森下唯和我的2021
出自《偶像大师》的角色曲,《蒼い鳥》,算是今年给我最大影响的曲子了。
大约十年前,森下唯以pianeet的名义发表了一系列改编曲,其中就有这首《蒼い鳥》。一直以来,它被誉为acg音乐改编的天花板,无论是触手猴还是Animenz,都没有能超越这首的作品。
2021年,我接触了相当数量的acg音乐,改编以及古典音乐。在我接触的acg音乐中,罕有超过《蒼い鳥》的歌曲。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那个被我注销的账号中,写了一篇2020的音乐总结,将ryo君的《君の知らない物语》列为那一年最喜爱的歌曲;如果今年也列一个榜单,《蒼い鳥》绝对位列第一。
我也挺喜欢《Weight of the world》,这三首是我心目中的王冠,但对我来说,《蒼い鳥》的意义远超过其他两首。我一直试图成为song writer,想学一些编曲,或者写一些流行风格的作品。什么样的风格是我理想中的风格?如果说神前晓的风格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泽野弘之、MONACA、ryo的作品是值得我借鉴的,那么椎名豪的这首《蒼い鳥》就是我理想中的风格,是可以作为我长期追寻的目标。
《蒼い鳥》的编曲是极为特殊的。你几乎听不懂常见于流行音乐中的鼓点,也听不到吉他,贝司的声音。取代它们的是钢琴,提琴和铜管,整首曲子的风格非常古典,但是旋律又是流行化的,就像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又兼具古代贵族气质的大小姐。
森下唯的改编更是惊人,他几乎完全的重现了原唱中的所有特色。用到的技巧也是惊人的艰深: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将旋律嵌入伴奏织体中。在接触到这首改编之前,我几乎没有见过有作品将主旋律既不放在最上面,也不放在最下面。这种处理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色彩,也给演奏者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因为这意味着一只手的不同手指要以不同的触键方式演奏。森下唯的改编大量的运用了拉赫作品中的织体,比如左手的琶音中嵌入一些翻花,比如八度。最有意思的是,作品中甚至出现了复调,这在acg改编中是绝无仅有的。
将古典和流行结合是困难的。以前讨论时,Osmanthus说公爵的作品能算半个古典作品了,只不过因为和声的处理上,还是流行的风格,所以不能全算作古典。Animenz一直在试图做这种事情,但实际上他做的是将古典的技术移植到流行上,而不是将古典的风格与流行结合。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acg作品中自带古典风格的实在太少了。
因为公爵的改编过于精彩,当我去听A叔的作品时,我有些提不起兴致了。于是回到了古典音乐。柴一,普二,拉三拉二,李斯特的协奏曲,门德尔松的钢协,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斯克里雅宾的奏鸣曲,巴赫的弥撒,赋格,协奏曲,肖邦的练习曲,叙事曲,前奏曲,拉威尔的组曲,交响乐,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古典音乐蕴含的内容远比流行音乐丰富。
中国作曲家们的作品我也欣赏了不少。黄安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近期的三重奏还是早期的前奏曲。《红旗颂》大概可以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精彩的交响乐之一了。琵琶、二胡独奏的作品,民乐团演奏的作品,我不想一一列举了。这些烙着中国印记的作品在现在的存在感很低,甚至比古典音乐还要冷门。令人遗憾——我只想这么评价。
絮絮叨叨写了这么些废话。看似不多,时间上却已经跨越一周了,再过些时候就要2022了,不如生硬收笔。希望来年至少能完成一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吧。
© 本文版权归 WENIASHIK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