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租到了带阳台的房子

毕业六年,这是第四次搬家。
第一次,四楼搬到七楼,做不得数,不算搬家;
第二次,深圳搬到河南新乡,回想起来,反而是最轻松的一次;
(如果你对这段经历感兴趣,可戳这篇文章阅读:再见,深圳。)
第三次,从河南新乡回到深圳,回到曾经住过的那栋楼。
蛮有趣的,搬了三次家,始终没有搬出这个城中村。
可好景不长,遇到了每一个深圳打工人多少会经历的问题,那就是:
城中村改造。
没人喜欢搬家,但我们向往更好的生活。
找房的过程,不细说了,深圳的夏天,他夏了夏天。
对于怎么找到自己「相对满意」的房子,我也写过不少技巧。
(如果你对深圳租房感兴趣,可戳这篇文章阅读:深圳租房指南。)
每次租房,都像是开盲盒,能遇上好房东,那更是需要持续数年扶老奶奶过马路的运气。
现在住的这套,来来回回斡旋了三次,就为便宜50块钱。
第一次去的时候,其实看中了。
靠近地铁,楼下是公交,附近有大型商超,加班回来晚了,走两步能吃上热乎的。
还有24小时便利店,虽然我并不会半夜起来去店里买过期凤梨,但有总比没有好。
厨房、卧室、客厅和卫生间相互独立,各自有门,互不打扰。
更要命的是,还带环形阳台和落地飘窗,不是那种私自改造延伸出去加固的那种。
我特意量了一下距离,从进门走到阳台,要走整十步。
质的飞跃。
当然,租金也是陡然提升一倍。
深圳打工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属实给玩明白了。
一、来都来了。

先从进门讲起。
这是我第二喜欢的角落,第一喜欢在后面。
一下子从不隔音的铁皮门升级到防盗门,为此还适应了一段时间。
房东说,冲这道门,多收一百块,不过分吧?
我没作声。
鞋架是前租客留下的,能上墙的绝不上架,能上架的绝不堆地上。
旁边还有一张凳子,但好像很少坐着换鞋,都是踉踉跄跄地提鞋走人。
你是不是也这样。
二、一个人住,有必要带客厅吗?

吃饭和娱乐的地方。
也是平日里,待得时间最多的地方。
虽然有一套餐桌,但还是喜欢端个盘子,去电脑前吃。



不过,有餐桌,总觉得更像一个家。



电脑桌旁边的置物架,是宜家的。很安静,没什么毛病,便宜好看。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我快速找到想找的东西。
置物架下方,买了四个收纳箱,一些不常用的东西或是使用频率不高的物品,就可以放进箱子里。
左边是咖啡机,省了不少咖啡钱。恨没有早点买系列。
解决了椰乳拿铁自由,也爱上了美式的苦。


桌子下面铺了一张特大号笑脸地毯。

这么跟你们形容我的喜欢吧。
等个周五晚上,早点洗完澡,光着脚踩上去,别提有多舒心了。
这东西的确能提升房间的辛福感,起初我还不信。
三、我最喜欢的角落。

因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躺着,所以很多东西都是放在翻个身就能够得着的地方。
书架依然来自宜家,便宜好看很安静。
虽然会担心下一次搬家,这些书怎么办,但这个烦恼,就留给下一次解决吧。
总会想办法带走的。
之前,这个书架放在客厅,反而没翻几次书。
后来发现,我一看书就想睡觉,那干脆把书架搬进卧室。
睡不着就看书,看书就想睡大觉。改了熬夜的坏毛病,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墙上的画,拼多多九块钱包邮。
整体房间大面积白色,买了一些颜色突出的挂画中和一下。
剩下就是娱乐设备。
投影仪用来看直播和比赛;
感应灯方便晚上起床;
床头有一个小爱同学,睡觉前问一下天气,但我被它冷不丁说话吓到过,这笔帐迟早得算。

这次的租房介绍,可以说把我一整年的配图次数都用光了。
希望看到这的你,不会那么累。
还记得刚来深的时候, 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一次租房,都要离地铁近一点,这样才算有进步。
晃晃荡荡六年过去,好像做到了。
写到这里,抬头环顾四周,想起自己来深圳租的第一个房子。
倒也不觉得很差,清水房能有张床,晚上睡觉门能上栓,够了。
只是终年晒不到太阳,伸个手能跟邻居来个瑞思拜。
没有热水器,没有空调,也没有压力,什么都没有,只有兜里揣着的1000块,以及:
450块押一付一的房间。
家乡时不时还有声音传来,混不下去就回来吧。
总是叫我回来,却不想我回去能干吗?
生活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我们不妨活得笨拙一点。
愿每一个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善良、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一定要扛住眼下苦难,努力向前。
会很苦,熬过去,会很酷。
愿各位,新年胜旧年。

上篇文章:不要欺负老实人
推荐阅读:原来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离开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