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21年读过的十本好书
今年读过的完整书单在这里。从中挑出了十本书,倒序推荐一下。
另外,前几年的荐书链接也再贴一下,方便检索:2018年;2019年;2020年。
大家新年快乐!
布热津斯基的代表作。读这本书的时候,最感叹的就是人家在90年代初做的国际关系预测,在经历了911、金融海啸等各种黑天鹅事件之后居然大差不差,感觉美国优秀的博弈论传统、以及发达的冷战战略研究为这种基于明牌的国际战略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直看到接近结尾,发现老爷子还是对美国自己的吐槽最为精准:“有关未来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很可能在于美国是否会成为第一个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运用其实力的超级大国”——这一句话几乎等于把川普这种黑天鹅事件都给预测出来了。
北爱尔兰内战是一场要素很多的地区冲突,上到议会斗争乃至外交角力,下到帮派组织和刑事犯罪,应有尽有。这本书以一次乱世中的绑架案作为切入点,介绍了裹挟其中的多位当事人一生命运的浮沉,包括恐怖分子向政治家的转型、与老伙计们的分道扬镳,等等。读到最后,大部分当事人的命运都令人唏嘘。虽然似乎还到不了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高度,但终究会感慨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把这本书排进来主要出于个人原因。其实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这本书,也知道法拉奇的传奇一生,当时只觉得是本不错的女权主义著作, 但并没有给我什么触动。今年家属怀孕之后,我又偶然翻起了这本书,一下子对其中很多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特别感同身受,仿佛自己和作者有了相同的身份,阅读也带来了站在作者相同视角的全新体验。特别是读到《你的声音》那一章,看到作者未能出生的孩子和作者对话,我瞬间站在地铁里泪流满面。这种感受和书的内容无关,而完全来自个人经历产生的共鸣。(白眼飞到天上去了——怀孕的又不是你!)
难得有本今年的新书,好像奥巴马的年度图书也推荐了这本。以石黑一雄的文笔和节奏感,放到科幻小说界基本就是降维打击。《克拉拉与太阳》借用一个科幻的外壳探讨了人之何以为人的终极问题。可能从科幻小说的角度这个立意有些老套,但石黑一雄草蛇灰线的铺陈、厚积薄发的叙事和平淡笔触下深刻的人文关怀永远是最大的看点。公平地说,如果和石黑一雄前两年的小说相比,这本可能绝对水准不如《被掩埋的巨人》(那本真是神作,层次太多了,而且每个层次单拆出来都是个好故事),但石黑一雄标志性的笔法和人文关怀与这个小说的主题仍然相得益彰。
除了这本之外,今年读过的外国小说中,好看的还有雷马克的《凯旋门》、尼尔盖曼的《坟场之书》以及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盲刺客》。
非常有意思的物理科普书,作者是那种我非常喜欢的大神:对一切高深的物理概念了如指掌,以至于可以用最简单的比喻把核心特征介绍给完全的外行。不剧透,但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比喻,一个涉及扑克牌,一个涉及斯巴达女王戈尔戈,都是在详细介绍了相关背景的基础上、用让人一目了然的比喻点破了相关物理现象的关键所在。老实说,这种解释和表达复杂事物的方式即使对于物理学以外的事情也非常有参考价值。
说来有点感慨,这本书是胡子去世之后,我在刷屏的纪念文章中的某一篇看到过胡子推荐的。
其实我在读序言和导言部分的时候就已经被这本书的宏大史观所震撼了,作者并未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政权或民族,而是讲述了从海参崴到布达佩斯的整个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将这样的游牧民族作为一个有机体,考察他们的生息、发展以及和周边定居民族的互动,这种视角是很难在通常的编年史中感受到的。成吉思汗王朝固然是全书的重点,占据了其中相对一半的篇幅。说来惭愧,因为都是在地铁上看,又没有笔记,绝大部分和中国不太相关的汗国历史我都是潦草带过,并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记忆最深刻的细节是,在成吉思汗帝国中不时出现“某王爷,虽然名字来自佛经典籍或基督教经典,但却是伊斯兰教的保护者”,等等。这种与其说是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倒不如说是因为过于宏大而无暇统一思想,恐怕才是一个帝国应有的样子吧。
同在今年的榜单上,虽然《祥瑞》确实没有《隳三都》好看,但能感觉到作者是在努力往好看的角度写,比如选了一个非常好莱坞大片的开头。其实这本书的卖点并不在于阅读趣味,而是考察了整个西汉的历史发展脉络(特别是儒学在西汉两百年中的地位变迁),并以此为基础解释了王莽的成败。个人认为这本书的缺憾在于最终也没有说透王莽和“祥瑞”的关系,书中的材料自始至终都指向了两种不同的解读:如果王莽真的相信祥瑞,就应该安于天命、而不应该操纵各地装神弄鬼;如果王莽只是以祥瑞作为操纵民意的手段,那么作为一个现实主义政客,他篡汉之前的所作所为就纯粹是一种表演,而不能被认为是受祥瑞所误导。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史料缺乏,也许我们最终也无法得出一个完美的结论。
3. 《隳三都》(周思成)
今年读过最好看的中国历史写作。全书史料翔实,行文悲壮,对人物的塑造有血有肉,对战场的描写也是兼顾全面战局与细节战事。抛开作者的笔力不谈,我觉得这段历史的好看之处部分得益于金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王朝的“半吊子”汉化:学到了大面儿上的儒家传统,国君死社稷,完颜守绪的大结局从美学意义上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拿得出手,和埃及艳后或君士坦丁十一世相比毫不输阵(虽然这个评价角度让我感觉自己很像《鬼子来了》里城门口那俩唱大鼓的);又还没完全学会士大夫宫廷政治的种种细节,因此避免了南明政权那种都让人挤兑到泰国去了还在勾心斗角的尴尬。难怪金朝即使在汉族员工当中口碑也很不错,比如宰相张天纲最后的官方吐槽“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
今年读过的中国小说中,印象深刻的还有张忌的《南货店》(第一部分有点汪曾祺的韵味,可惜后两部分的节奏有点操之过急)、余华的《文城》(虽然如果以《活着》的标准来要求有点失望,但仍然是本出色的小说,对苦难的描写很有韵味)、邓安庆的《永隔一江水》(非常独特的南方小城风物)以及叶扬的《请勿离开车祸现场》(这大姐是我近几年见过的作者中吐槽役和悲悯心结合得最好的),但和陈春成一比都要黯淡了。陈春成的出色体现在每个方面:从文笔上,《传彩笔》和《裁云记》堪称无形容词状物的教材;从想象力上,《红楼梦弥撒》建构出的世界观足够惊艳;从思想深度上,《音乐家》也达到了国内作者的一流水平。懂行的同事介绍说,陈春城的文字风格受博尔赫斯的影响很深,可惜我没看过一手,无从评价。不过就我个人的经验,上一次有类似的事情是路内的《雾行者》与《二六六六》的关系——雾行者我打了五星,二六六六到最后我也没看完。
这本书的体例很有创意,奇数章节是鳗鱼相关知识——既包括科学知识、也包括历史典故和名人轶闻的科普,偶数章节是作者与鳗鱼有关的亲身经历,由作者父亲带作者钓鳗鱼的故事串联起来。鳗鱼是种洄游动物,生于马尾藻海、成长和成熟与欧洲的大河小溪、最终回到马尾藻海繁衍和死亡,这种波澜壮阔的洄游历程在全书的结构中恰好和作者的生命轨迹、特别是与父亲的互动呼应起来,直到最后,作者遇到了守候已久的那条鳗鱼,让人感到欣慰而释然。我上次读到体例如此别具一格的书还是《纸牌的秘密》——说来有趣,也是位北欧作者。
笨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跟ChatGPT聊飞了 (5人喜欢)
- 跟三岁的小慢讨论生死 (3人喜欢)
- 2024年的好书推荐——好作品恰巧成对出现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