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观影,今年没有十佳
2021年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我却没有力气回顾。生命的愤怒和喜悦的疯狂要远胜过生活的温吞水,但怎么样才能不下陷呢?依然困惑。以及,最近常常感受到枯竭,不知道何以慰藉。
今年观影甚至不到一百部,也就不选top10了(也选不出来,我怀疑这也是因为自己的感受力下降),观影体验最好的应该是这七部:
1、偶然与想象 滨口龙介
2、夜以继日 滨口龙介
3、黑雨 今村昌平
4、恐惧的代价 亨利-乔治·克鲁佐
5、黑猫白猫 库斯图里卡
6、没有过去的男人 阿基·考里斯马基
7、升空号 阿基·考里斯马基

此外还有一些不错的电影,会在下面标出
观影统计
总计:92部,北影节观影21部,还有不少是在资料馆看的,没数。
其中:
8部 阿莫多瓦
7部 今村昌平 阿基·考里斯马基
5部 滨口龙介
4部 基耶斯洛夫斯基
2部 筱田正浩 许鞍华 雅克·德米 黑泽明 温子仁 夏布洛尔
1、阿基里斯与龟 北野武
创造艺术需要天赋,但制造艺术不需要。日本有一种类型电影,喜欢拍某个职业/工种,例如河濑直美的《澄沙之味》只是在做红豆派,还有一部《羊与钢的森林》就只是修钢琴,被称为“匠人片”(虽然小津的《秋刀鱼之味》里只出现了一次秋刀鱼),画家的故事当然不能称之为匠人,但无论是为了生活还是名声,这种传统上被视之为艺术的创作反而比后者更容易被艺术市场所左右。所谓“制造艺术”,不过是媒介在生产商品罢了,只不过被冠以“艺术”之名,成为有产者们媚雅的工具。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龟,但艺术家终归要与生活和解,生活难道不是一门艺术吗?

2、随风而逝 阿巴斯
阿巴斯属于躺在硬盘里有两年了但一直没有打开的导演,也许是缘分不到吧。缘分来临的时候我欣赏了一部伊朗助眠风光片,印象最深的镜头是主角为了接电话而反复奔上高山。电影是生活化的情绪,杨德昌说:“如果拍电影就跟生活一样,那我们直接过生活不就好了吗,干嘛要看电影?”但杨德昌自己也在拍生活。
3、阿黛尔的生活 阿布戴·柯西胥
在法文看阿黛尔的生活,来北京之后发现这部片被提及的概率很高,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这展示了我在这座城市中生活的某种选择性,但阿黛尔的生活这部电影本身值得被提及的并不多,关于它的争议?性描写和情感模式真的刻板吗?或者刻板值得批评吗?伟大的艺术很少讲述曲折离奇的故事(在这方面它远不及起点小说),而在于如何去讲述,那么它也许被批评的可能性之一在于:导演的叙事和风格并没有让人完全忘记故事的模式(当然这很困难),但我仍想要为它做一些辩护:不断流动的人们相互之间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的表达,正如我所喜欢的《半生》,在这一点上它是值得的。

4、消防员舞会 米洛斯•福尔曼
捷克新浪潮。本该是我喜欢的故事,身处同样制度环境下的我们也该对这种类型的影片有更深的感受(一切意义均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阐释的,而真正的决定权或主导者在读者)。导演拍摄了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即使不去探究影片隐喻的信息也能很清晰的理解其内核,这正是我喜欢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原因,某种意义上它们是“极简”的,但也同时是真实的——真实的世界正是荒诞的。只是它整体上并没有那么令人惊叹。
5、圣地亚哥在下雨 埃尔维奥·索托
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看完戴锦华老师的公开课《电影与全球六十年代》,对现在活着的人来说,历史“不容忘记”(虽然这句话往往成了“历史不容被以我不允许的方式记起”),对太过宏大的尺度来说,历史又毫无意义。但人生本就是由毫无意义的一切所组成,好比对60年代、对切、对阿连德,所有一切动人的东西并不需要为了什么意义,而是我们认为它值得被记住,是在追逐梦中逝去的理想,也是它们组成了我们的生活——永远不遗忘,即是永远对抗。

6、激情 滨口龙介
滨口龙介超神。东亚人那点羞于启齿又做作的小心思,用暴烈直白的行动击碎;巧妙的文本结构营造的戏剧效果;日本人的情感模式种种——喝了真理泉的泉水如果不说真话呢?需要的是说真话吗?
7、偶然与想象 滨口龙介
气质上来说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故事,语言也许是苍白的,但语言很诱人,谁能拒绝喋喋不休?三个故事都很迷人,偶然使奇迹得以爆发,而生活的奇迹其实是人的奇迹,尤其是第三个故事,即使不是,何必相问?人和人在这一刻产生了奇妙的联结,这是多么多么美妙的时刻啊。
8、欢乐时光 滨口龙介
五个半小时如果不是在电影院其实很难看完,这是电影院之于电影的魅力,滨口龙介的生活流。
9、夜以继日 滨口龙介
怎么可能有人能够抵挡那个人的魅力?那种毫无来由的狂喜、那种随时迸发的激情、那种鲜活的生命力、那种自由的像是飞在天上的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哪怕这种暴烈的激情会在一瞬间将你毁灭?所以选择不会令人意外,因为曾经历过那种生活。但我仍要复制之前的观后感:
“当亮平说这条河很脏我在心底默默接了一句可是它好美啊之后…我就知道我对这部电影的爱。重要的永远有且只有“选择”,在这个意义上,选择了什么并非需要追问到底的命题。”

10、驾驶我的车 滨口龙介
不知道如何描述,先锋的风格化的影像最后落在了一个虽然很合理但不够相衬的结局,如果按《阿黛尔的生活》的标准,我认为滨口龙介是更优秀的作者,可惜我对此太过熟悉了。
11、夜叉池 筱田正浩
甚至没有反应过来是男扮女装,虽然常常质疑太像。没想到筱田正浩会拍这么典型的奇幻电影,中间仍然有很抓人的悬疑情节,只是真正的奇幻内容出来之后反而很像儿童剧,也许两点应该是美术和视觉奇观?或者是与此对应的、人类社会的惊悚?嗯……4k挺好看的。
12、暗杀 筱田正浩
看完之后并无多少印象。
13、蒲田进行曲 深作欣二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笑的真是开心,傲娇的电影明星,窝囊的龙套替身,被抛弃的女人,但一切以戏谑的方式呈现出来:有一天,这种身份迎来“反转”,并由此产生出的戏剧效果,戏中戏的设置依然巧妙。当然,这种日式喜剧的性别刻画依然令人不适。
14、饥饿海峡 内田吐梦
一开始就已经揭开谜底的悬疑,印象中《复仇在我》、《双重赔偿》都是如此。不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在日影史有如此高的地位,至少结尾实在是显得冗长。几场戏很有风格,除此之外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不算很多。
15、残菊物语 沟口健二
我实在很羡慕日本的影人很会拍女性,小津虽然刻板传统但确实也很动人,更不用说成濑的悲苦、沟口的犀利勇敢坚强,但相比起来我还是更偏好阿莫多瓦的“现代”,残菊物语的故事底色终究还是太东亚了,但我总愿意认为,类似于结局的悲凉叹息和繁华枯骨即便并非展现至少也昭示了一种反叛/背离。我是喜欢沟口的。

16、秋津温泉 吉田喜重
看完之后印象并不深,翻豆瓣才想起来配乐确实很吵,渣男和痴情女的故事,东亚男人的YY罢了,你说它是爱情是PUA是执着都不合适,那你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只能说虽然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我终究还是不理解。
17、复仇在我 今村昌平
今年看了七部今村昌平说难受那当然是难受的,还好冲击没有《楢山节考》那么强烈。今村总是赤裸且平静的展示人性的卑劣,这也是他自己说“我愿拍摄蛆虫,至死方休”,所以他的镜头永远让我不适,并且他也很了解如何让我不适。一个人为何不断作恶、不断杀人?“父亲”形象的毁灭是否意味着人格的垮塌?男人女人们总是沉溺于情欲,兽性跨越了乱伦禁忌,无望的女人寻求宗教的宽慰,罪大恶极的男人本质上懦弱,摆脱不掉的阴影化成骨灰也在空中回旋——最后犯罪的平行剪辑在技术上无可挑剔,简直可以封神。PS:仍然有现实隐喻,关于日本二战政府对基督徒的压迫,或许隐喻式的展现了人扭曲的根源。
18、黑雨 今村昌平
今村昌平是日本最优秀的左翼影人之一,无论是艺术上还是题材选择的大胆都异常犀利,开场镜头直白地拍摄出核爆后的地狱景象,而随后两小时影片更是不急不徐、冷酷的让所有核爆亲历者迈向早已被预知的死亡,并未留给人任何希望,堪称惊悚,还好我已经成年了不然怕是得被吓哭吧。所以今村昌平能拍摄因为战争而疯狂的人、以及受害者们的相互温暖(也正因此才更加残忍),能让经历核爆的人说出战争实际上是什么人牺牲了什么人,恐怕没有人能对这样的“受害者视角”作出反战败的指责。

19、诸神的欲望 今村昌平
一如《楢山节考》的匮乏和野蛮,但在被现代文明侵蚀下呈现出另一种同样赤裸的兽性,金钱是所有异己力量中最具腐蚀性的?它引诱出更直白的暴力,谁还要自诩“文明”呢?
20、鳗鱼 今村昌平
役所广司依然苦大仇深,激情杀人的情绪爆发太NB,但你可能不信这居然是最温情的一部今村,看到后面甚至有点想笑(怕不是斯德哥尔摩了)。
21、日本昆虫记 今村昌平
你很想说一句丑恶,但又有点点大快人心。
22、肝脏大夫 今村昌平
又一部关于二战&核爆的影片,事实上一个“忠于自己职责”的医生在庞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是无力的,系统最无人性也最荒唐的地方正在于此,所以结尾的功亏一篑和核爆才有如此强烈的反讽效果。(那不是被我看成爽片了?其实没有)
23、赤色杀机 今村昌平
说实话我觉得这部片有相当浓厚的嘲弄意味,被困住的真的是(或只是)“笼中女”吗?
24、生命的烙印 基耶斯洛夫斯基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处女作。虽然不够成熟。但我最喜欢看讽刺政府不干人事儿的片了。2333333
25、影迷 基耶斯洛夫斯基
同上。能“沉迷”其实是种天分,何况主角确实有天分(看看只会沉迷情欲的我),在绝对的权力无孔不入地渗入了一切人的生活时,“和别人不一样”或“不够驯顺”就已经是莫大的罪名,但摄影机是可以记录的,或者不应该说记录,摄影机在重新书写,从戏中到戏外,恰如《圣地亚哥在下雨》——我不能放弃我的书写。
26、两生花 基耶斯洛夫斯基
不想讨论这部片的隐喻,讨论不清楚也看不明白,只能说女主是真的很美,谁不爱看美女呢?

27、杀人短片 基耶斯洛夫斯基
大概是最“好看”的一部,结尾抽烟的镜头令人难忘。微不足道因而不可思议的杀人动机,写实的犯罪场景,理想主义的辩护士对生命的告别,以及面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
28、留给女儿的日记 梅萨罗什
29、萝拉 雅克德米
30、瑟堡的雨伞 雅克德米
错过的人和圣诞夜的雪啊,轻盈又忧伤。
31、秋天的童话 张婉婷
确实是童话,或“爱情神话”。两个身在异乡的人相互慰藉,跨越出身所带来的观念背景的差异,我想那一刻自己确实被温暖到了,片如其名。可是在写年终回顾的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需要慰藉的枯竭。

32、镜子 塔可夫斯基
我发誓我很认真的看了,但我确实没有看明白。塔可夫斯基的文本像诗与梦境一样“不可读”。(无论如何面对这种风格化的影片我都只能高喊一句牛逼)
33、阮玲玉 关锦鹏
我觉得导演的拍法很有意思:将传记电影和拍摄记录、创作者们的评论混杂在一起,把黑白和彩色、香港演员和民国影星、拍戏和“现实”混在一起,互相干涉渗入,形成互文(且港片确实是上海电影的直接继承人)。此片港星云集,全员脸熟,曼神C位。(不愧是我)

34、间谍之妻 黑泽清
挺好看的,一个为爱痴狂的女人干起大事儿来真的是很猛。黑泽清的学生滨口龙介参与编剧。
35、恐惧的代价 亨利-乔治·克鲁佐
标准意义上的“好看”之作。除了前面四十分钟略显冗长,随后两个小时全程集中精神屏住呼吸全场肃静,悬疑这块儿属实是被导演玩明白了。
36、男人四十 许鞍华
见之前的文章。环境宰制、道德律令与自由
“《男人四十》的张学友显然面临着非常不同的问题:厌倦感,或者重寻自由的渴望。当然你可以说张学友面临的是出轨(外遇)的问题,但我认为出轨/外遇的根源在于一种道德律令和自由选择生活的可能性之间的张力。”
如果不是《女人,四十》珠玉在前。
37、天水围的夜与雾 许鞍华
任达华又演变态啦,演的确实像(。看的时候想起一部法国电影《监护风云》,永远不要相信家暴男。
38、地下 库斯图里卡
不到三小时的版本,不够过瘾。
39、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库斯图里卡
过于扯淡(以及自恋),感觉就是“我是个大导演我想占点莫妮卡贝鲁奇的便宜所以我要拍个电影”。
40、黑猫白猫 库斯图里卡
非常非常喜欢,这类荒诞故事+精巧剧本就是我的最爱,正因其荒诞能拍摄出许多不可思议的场景,正因其荒诞能让它如此肆无忌惮的搞笑而又如此合理,以至于我居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夸它。

41、希望的另一面 阿基·考里斯马基
阿基太温柔了。
42、没有过去的男人 阿基·考里斯马基
同样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故事,也许它寄托着我的某种期望,是否失去记忆我们就可以开启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记忆”当然不是最关键的,而是抛下过去去实现的这种可能。如果说人是在不断创造自己的本质,那何不让这种创造变得十足的疯狂和忘我呢?
43、浮云世事 阿基·考里斯马基
想说些什么,例如对每一部片都写上:温柔的阿基,好玩的阿基,温柔又好玩的阿基。它总能在困苦的生活中以奇迹式的故事带给人希望。
44、升空号 阿基·考里斯马基
加入犯罪和越狱元素之后变得非常耐看,遵纪守法?那从来不是我的追求。
45、天堂孤影 阿基·考里斯马基
观影感受大致同43。
46、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 阿基·考里斯马基
我只能想到一个词:恶搞。玩音乐真的太6了,有没有乐手给个机会(不是)。
47、波西米亚生活 阿基·考里斯马基
可能是这几部里面最忧伤的吧,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一无所有的爱情,平静的生死离别,一些友情。

48、情迷高跟鞋 阿莫多瓦
母亲让人想起伯格曼的《秋日奏鸣曲》,但阿莫多瓦脾气好,不像伯格曼喜欢骂人。
49、回归 阿莫多瓦
阿莫多瓦搞笑大师。让伤害我的人见鬼去吧!管他妈的道德和法律。
50、对她说 阿莫多瓦
最难以评价的一部,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这种“爱情”。
51、活色生香 阿莫多瓦
爽片。仍然在首尾对弗朗哥独裁点到为止。
52、崩溃边缘的女人 阿莫多瓦
太好笑了怎么这么好笑。

53、不良教育 阿莫多瓦
阿莫多瓦电影里有几个标志性的元素:浓烈艳丽的布景;奇情(曲折离奇的故事而且没有什么铺垫);多元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混乱关系(男女关系、女女关系、男男关系、任何关系);无关道德和秩序的;充满魅力的女人和通常不怎么样的男人(通常意义上的)。但我仍然要说,他讲的是人的真诚的感情。
54、欲望法则 阿莫多瓦
55、平行母亲 阿莫多瓦
可能是阿莫多瓦最直白涉及政治的影片?被视为母亲的这个国家的历史(弗朗哥的独裁统治和人民阵线的失败)将在它存在的时候、在对于它有意义的人中间得到记忆;依然是阿莫多瓦式的奇情故事&多了平行结构。我可能是我们宿舍最懂阿莫多瓦的人,我永远爱阿莫多瓦。PS:片尾出现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56、乱黑泽明
黑泽明真的很喜欢西方文学尤其莎士比亚,老陀的白痴、莎翁的李尔王和麦克白都作过翻拍,《乱》这部真是神一样的布景,苍凉、荒芜;但他对女性恶意忒大了。
57、椿三十郎 黑泽明
不如《七武士》和《用心棒》,仍然是一流的武士片。豆瓣影评说三船敏郎骗仲代达矢也太好笑了。
58、热带疾病 阿彼察邦
这啥,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嘛?
59、孩子王 陈凯歌
我还不知道陈凯歌可以做到这么有风格的影像,就是对诸多关于文本的分析…真懒得分析,太累了,没必要。至少还没到那种“已经不是中国电影而是好电影”的范畴,还有点距离。
60、目击者之追凶 程伟豪
爽片,悬疑+政治惊悚,女神Maggie!但还是少点东西导致回味不足,算是优秀的类型片吧。

61、横道世之介 冲田修一
汉堡薯条真的看起来好香而且他女朋友真的很可爱……(但日本人为啥这么喜欢这种片子啊)
62、风之谷 宫崎骏
确实可以看出《沙丘》的影响,我离喜欢宫崎骏永远差那么一点点(好想飞)。
63、珍珍的发屋 许同均
太主旋律(改开初期的主旋律)有点受不了,不过相较之下不是那么做作的主旋律,至少聚焦到了一些个体。整部影片最惊悚的一句话,是女主的堂姐想让女主把二环内的房子卖了存到银行里吃利息……简直惊悚到2022!
64、又见奈良 鹏飞
相比之下更喜欢导演的《米花之味》,《又见奈良》的感觉和情绪是一脉相承的。那种小小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但比《米花之味》少了一些原始的纯粹。很喜欢几个人在夜晚漫步的场景,太值得回味了。中日间尤其是战争的话题过于敏感,但是我们真的需要永远聚焦到那些宏大命题,真的不能寻找到那些非关身份、只因我们的情感而存在的价值么?

65、思悼 李濬益
优秀的历史剧,至少在国内目前看不到这样扎实的剧作。东亚的父权是一种笼罩一切渗透一切的阴影,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富贵人家(皇权家族)更难以逃脱。父权的本质当然不是“父”的身份,毋宁说权力才最终决定了人与人的一切关系,那么皇孙与思悼太子的爱,才是真正得以逸出的东西,只不过是以悲剧的形式逸出罢了。
66、兰心大剧院 娄烨
其实我很喜欢娄烨的摄影。巩俐杀穿了虽然有点无厘头但确实爽片。
67、穷街陋巷 马丁斯科塞斯
68、幸福的黄手帕 山田洋次
山田洋次真的很适合打发时间。
69、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特吕弗
总之就是看了个寂寞。
70、波斯语课 瓦迪姆·佩尔曼
71、沙丘 维伦纽瓦
白人男子拯救坐拥石油的阿拉伯岛民,再加王子复仇记,一切都过于标准……当然维伦纽瓦的风格和美术确实好看,就是有点想说好莱坞去死。
72、遗传厄运 阿里·艾斯特
在你背后的墙上爬的女人真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73、招魂 温子仁
吓死我了我跳……
74、死寂 温子仁
75、里夫金的电影节 伍迪艾伦
呜呜呜呜不管伍迪艾伦拍什么我都会看的。新世纪的伍迪艾伦或更多的将电影作为小品,而且他对爱情的看法也更悲观,把电影当作人生当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也未必不好),我想我大概只是作为“啊真好啊他又拍了一部电影他一直都在那儿呀”的慰藉来看待的吧。

76、亡情朱古力 夏布洛尔
77、包法利夫人 夏布洛尔
总之还是小说最好看,包法利夫人的裙子真漂亮啊。
78、逃走的女人 洪常秀
消失的男人。
79、出租车 贾法·帕纳西
太好玩了据说是导演被禁拍片数年之后的解禁之作不断前行的公路片原来伊朗也流行卖碟很多东西都和俺们好像啊但导演真的很乐观算是苦中作乐吧几个小故事和对白都很有趣。
80、肉与灵 伊尔蒂科·茵叶蒂
想起《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也有一段类似的情节。
81、反情色 园子温
园子温真的很会让人难受。

82、洲崎天堂红灯区 川岛雄三
川岛雄三好NB…安详之兽、洲崎天堂、幕末太阳传每一部风格都不同,但都很厉害。
安详之兽最偏实验,剧本扎实,舞台剧式布景,剧情充满张力,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
幕末太阳传应该算是比较闹腾的时代喜剧,调度非常见功力,因为全片有大量的打闹场面但导演拍出来完全不繁琐,而且保留了黑色幽默喜剧一贯的讽刺性(编剧居然是今村昌平)。
洲崎天堂最像日本导演喜欢拍的生活剧情片,但没有一般日影的乏味,同样折射了日本人特有的(也许不是特有的,但日本人肯定最喜欢拍的)情感取向。但区别在于,小津擅于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制造虚假的想象,成濑太悲情,而川岛雄三最具“实感”。
83、青春之杀人者 长谷川和彦
导演就拍了两部片,《青春之杀人者》和《盗日者》,都是佳作。据说有成田机场事件带给日本民众的破灭感,七十年代的时代氛围。
84、假面 伯格曼
就是说没看明白。如果伯格曼在骂我(他肯定在骂我)那我不知道是脸皮更厚了还是更迟钝了,总之都知道带着面具生活很操蛋也很虚伪但又有几个人不这样生活呢?又有几个人不一边骂着虚伪一边这样生活呢?想做一个真实的人可能真的很困难吧(没有给自己找借口的意思)。
85、背靠背,脸对脸 黄建新
前面列了好几部影射讽刺集权体制的影片,这部确实很对味儿:应该说太对味儿了。除了有点电视剧其他都OK,总之不看不是中国人。但你一想这居然都拍的是官场(当然远远不止是官场)那些糟烂玩意儿还TM巨真实,你就有点想把桌子都给掀了的冲动。东亚人活的真他妈累。

86、甜蜜的生活 费里尼
你最喜欢哪段故事?我想是主角参加贵族们的聚会,以及丈夫死去之后蒙在鼓里的妻子一无所知时产生的荒诞感吧。我就是那个听不到声音也回不去的马切洛,纸醉金迷、醉生梦死。
87、绿洲 李沧东
戴锦华老师说阿甘的视角即是孩子的视角,绿洲男主略似阿甘但并非纯真,这可能这昭示着两片的风格差异(毕竟阿甘只是愚蠢的美国人喜欢看的睡前童话),《绿洲》并非男主的视角,但它揭露出来外部世界用体面包装起来的丑恶、冷酷、虚伪和功利计算,这样的世界并不适合纯真之人的生存。除《诗》和《燃烧》以外最好的李沧东。
88、007无暇赴死
生命中消失的三小时谁来赔?
89、白衣男子 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
有趣,社会讨论?那不是很重要。
90、龙门客栈 胡金铨
有几场戏确实很精彩,但我始终觉得这个时候的电影有种棚拍的虚假感。
91、爵迹2:冷血狂宴 郭敬明
?
92、金光御九界之墨世佛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