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王弼的″玄学″与欧阳建的反″玄学″》陈再明21、12、30
“玄学″祖师之一王弼,以研究老子思想出名,著有《老子注》一书。在认识论上,他宣扬唯心主义的″言不尽意′论,否认语言有表达思想和表达真理的作用。实际上是否认人的感官能认识客观世界,否认人能在实际活动中获得知识。他认为,人只有忘掉了语言,忘掉了对事物的印象,在虚諍的内心世界中去追求一种″冥冥″的幻境,才能获得所谓真知的″道″或″无″。王弼的″言不尽意论″,是不折不扣的不可知论。
晋代哲学家欧阳建,提出了″言尽意论″,来驳斥玄学家们的″言不尽意论″。他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概念和语言而独立存在的。他又提出了″名(概念)逐物而迁″和″言因理而变″的观点,认为"名″和"言″是随着客观事物和事理的变迁而变迁的,并用″形存影附(形体存在,影子便附上来)″的比喻,来说明语言概念是依赖于客观事务的。这是把思想概念看作是客观事务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观点,对于玄学家的先验论,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