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终总结
查看话题 >2021年的回顾(4)——电影与梦境
去年和前年,都在家休息了三个月,大把的时间。这两年每年都看了超过200部电影。而今年只有60多部,院线电影居多,似乎对电影的兴趣也下降了。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不是忽然非要看哪部电影不可了,对于找不到的电影资源,也就不再去找了。
也许,是心里的那个剧场不再大了。
今年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有两部:年初的《心灵奇旅》和年尾的《雄狮少年》。
《心灵奇旅》对我来说,是一部恰逢其时的抚慰人心的电影,今年春节前,是我状态最差的一段时间,去电影院的路觉得很漫长,但走出来的时候,意外觉得脚步轻快了。虽然暂时还有找到活下去的意义,但似乎找到了活下去的心情,寻找某些意义的可能性。
今年,荷兰展出了一款自杀机器,叫Sarco,它就像一个太空胶囊仓,密封舱连接着一罐氮气。当自杀的人躺进密封仓按下按钮,氮气就会迅速充满胶囊仓,人就会再一阵眩晕后无痛死去。今年做过一次无痛胃镜,带着面罩吸气,也是很快失去了知觉,我想感受大致相同。区别只是在于,后者还会醒来。
想起《不速之客》一本书里也写道,让一个家里的不速之客昆虫的安乐死法。放在密封的瓶子里,放在冰箱的冷冻室,昆虫就会逐渐休眠,在睡梦中没有感觉的死去。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他杀。
常有人会这么评价那些自杀的人(大多数是抑郁症患者):“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但对于他们来说,现实也许更为可怕,难以煎熬。就像呆在一个着了火的高层建筑里的一个人,被高温炙烤,被浓烟折磨,身体融化,肺部腐烂,可是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他选择跳下去一死了之也就不难理解了。活着,当然不只是为了活着本身。有质量地活着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我想,与其指责那些自杀的人,不如真的做一些事情提高他们活着时候的生活质量。
今年,如果遇到这样的朋友,我会告诉自己跟他们多聊几句,是那种耐心的,不再敷衍的客气的聊天,这也算是自己的一个进步。
年末的《雄狮少年》也让我记忆深刻。除了很燃的画面、剧情和音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咸鱼强。他长得有点像阿凡提,但似乎并没有阿凡提那么聪明,他的状态就像我身边的中年人的集合画像。想想他应该也是我这个年纪,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人,一个曾经年轻过的人,终有一天会陷入囹圄(没有人能逃脱),应该怎么去面对呢?电影并没有给出答案,但它给我的激励却是,你应该在能努力的时候竭尽全力,在你还没有失去更多的时候抓住拥有。
说完电影,再说说梦。都说电影可以造梦,他们都能暂时远离现实,但又逃脱不了显示的羁绊。我今年反复梦到的场景就是学校。从看不懂教材,到考试不及格,到论文不会写毕不了业。想想离开学校都已经十几年了,为何那些曾经的梦魇又在今年集中翻腾出来,我又有点相信弗洛伊德了。
每次从这种梦境中醒来,下意识告诉自己还好,幸好已经不再学校了。但回念就会再想:要是还在学校该有多好。最懵懂,最美好的岁月,总是留在记忆当中。
如何能做一些好梦呢?这是不是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加入梦和现实相勾连,那么天生乐观开朗的人是不是会做更多的好梦呢?而如果说梦又是反的的话,那他们是不是应该会做更多的坏梦呢?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