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1
早上因为噩梦惊醒,细细把这个问题想了许久。如果我还有三天便死去,如果我还有三年可活,如果我还有六十年将活,我分别该怎么办。平素的人们,不会耐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遥远或切近的目标像鞭子一样赶着人们向前跑,一直跑到无力可跑,无路可跑。十几亿人活着一样的人生。大家都在同一条独木桥上往前挤,极少数人成功跑到了对岸,然后想尽办法给后面的人设置障碍。若干年过去,过了桥的人不见得欣喜,没过去的人大多数觉不到幸福。这是当下的困局。
我们一定要过这样辛苦辗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的生活么?我们的后代难道不应该过新的生活,是现在的我们所期望而无法享受的么?
关于“长生”这样的故事,在脑海里盘旋了十六年之久,有过许多个延展的方式,却总也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把它定型。我知道,许多时候,一旦写出来,按照其时的心境,它绝不是成熟的,只会徒增遗憾,后面必会重写。最近几年,艰难困苦渐渐增多,世事苍茫也渐渐浸渍到心海里,让自己稍稍觉得,倘若其他诸事不成,终将贫苦,不妨把这个几十年的故事描摹出来,至少不会白白辛苦世上一遭。是的,现在对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越来越心下彷徨,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故事,却越来越有自信。每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他自己一生的生活。如果上苍安排我终于要愁苦下去,我就把它的安排变成故事,镶以花边,博后世一笑。当然,由于我对自己的屡败屡战有足够的自信,就看命运能不能把所有的机遇都埋藏好,不给我留下任何破绽;但凡是有一星半点破绽,请恕我自大,我会得到我要的每一样我珍视的东西。这也是我之所以想写“长生”的原因。足够长的时间,总有机会。这就是我想说的。
对于爱情,以前提到,“我们已经什么都不敢相信了,只好相信爱情。爱情就成了一种信仰。爱情成了我们的宗教。”对于许多剩男剩女而言,潜意识里可能就是这样想的。惜乎大都修炼不够,配不上遇到纯净、经久、绵延到生命终点的绝美爱情。爱情并非挑一个最好的对手,而是一个最合适的,并且更重要的评判要留给时间。恒久的爱情终将演变为亲情,如罗文甄妮唱的“身经百劫在心间,恩义两难断”,爱到久时,无非恩义二字。不恩,不义,都难谈爱情,不过两个人凑份子过生活而已。选择怎样的爱情,组织怎样的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这将是“长生”最重要的内容。面对长生,爱情肯定多有磨难,如何演绎,需要揣度。
一个人将以怎样的形象名世,也将决定他以怎样的形象离世。长生要写一个怎样的人,某种程度反映了作者心里最向往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中国文学充满了悲苦的主人公,长生的这一位应该是带来希望的,不管结局如何。他活在芸芸大众之中,在平凡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这又是一个难度。
甚至这样一个故事将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我都无法确定。博尔赫斯老师早就给了我最好的示例。由于上文中第一段第二句话的假设,我甚至可以认为自己就是“长生”的主人公。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这整篇文字都表现以日记的形式,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整个故事就是连续数十年的断断续续的记录,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整个故事就是作者或者主人公思考的过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一个活到五十岁以上的人,和一个活到五百岁的人,有什么区别?不妨活过去,试试看。
我们一定要过这样辛苦辗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的生活么?我们的后代难道不应该过新的生活,是现在的我们所期望而无法享受的么?
关于“长生”这样的故事,在脑海里盘旋了十六年之久,有过许多个延展的方式,却总也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把它定型。我知道,许多时候,一旦写出来,按照其时的心境,它绝不是成熟的,只会徒增遗憾,后面必会重写。最近几年,艰难困苦渐渐增多,世事苍茫也渐渐浸渍到心海里,让自己稍稍觉得,倘若其他诸事不成,终将贫苦,不妨把这个几十年的故事描摹出来,至少不会白白辛苦世上一遭。是的,现在对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越来越心下彷徨,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故事,却越来越有自信。每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他自己一生的生活。如果上苍安排我终于要愁苦下去,我就把它的安排变成故事,镶以花边,博后世一笑。当然,由于我对自己的屡败屡战有足够的自信,就看命运能不能把所有的机遇都埋藏好,不给我留下任何破绽;但凡是有一星半点破绽,请恕我自大,我会得到我要的每一样我珍视的东西。这也是我之所以想写“长生”的原因。足够长的时间,总有机会。这就是我想说的。
对于爱情,以前提到,“我们已经什么都不敢相信了,只好相信爱情。爱情就成了一种信仰。爱情成了我们的宗教。”对于许多剩男剩女而言,潜意识里可能就是这样想的。惜乎大都修炼不够,配不上遇到纯净、经久、绵延到生命终点的绝美爱情。爱情并非挑一个最好的对手,而是一个最合适的,并且更重要的评判要留给时间。恒久的爱情终将演变为亲情,如罗文甄妮唱的“身经百劫在心间,恩义两难断”,爱到久时,无非恩义二字。不恩,不义,都难谈爱情,不过两个人凑份子过生活而已。选择怎样的爱情,组织怎样的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这将是“长生”最重要的内容。面对长生,爱情肯定多有磨难,如何演绎,需要揣度。
一个人将以怎样的形象名世,也将决定他以怎样的形象离世。长生要写一个怎样的人,某种程度反映了作者心里最向往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中国文学充满了悲苦的主人公,长生的这一位应该是带来希望的,不管结局如何。他活在芸芸大众之中,在平凡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这又是一个难度。
甚至这样一个故事将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我都无法确定。博尔赫斯老师早就给了我最好的示例。由于上文中第一段第二句话的假设,我甚至可以认为自己就是“长生”的主人公。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这整篇文字都表现以日记的形式,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整个故事就是连续数十年的断断续续的记录,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整个故事就是作者或者主人公思考的过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一个活到五十岁以上的人,和一个活到五百岁的人,有什么区别?不妨活过去,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