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为了这个家而生的
父亲很少会哭,最近一回是因为我的事情。
选择了继续读研,工作是不得不辞掉的,父亲开始竭力阻拦我。饭桌上,一家三口又一次因为这个话题生了气,已经不知是第几次了。其实也是我的不对,一开始就不应该瞒着他们,知道成绩出来十多天后,他们才知晓。可我又没有理由不隐瞒,毕竟第一次的失败就是因为他的干预。
他喝了一些酒,大概是一斤,母亲说,“你还要上班,喝这么多做什么”,父亲说,“我不上班”。“不上班?”母亲问道。“我请假了”“请假做什么”“我气愤”眼泪刷的流了下来。我便成了罪魁祸首,因为我的坚持。
年初老头儿的过世,给了父亲很大的打击,我尽全力帮上了一些忙,斡旋于饭店算账买菜账房等事宜。痛失至亲,父亲比我难过太多了,很多事他没想到,我还算清醒。以至于后来父亲和三伯总是将我在饭店与总管撕破脸搞价的事当作闲谈。我一向是护着自己家人的,特别是工作后,我经常怼工作时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父亲也因此认为我更加厉害,根本不必担心我在外会受到欺负。
生前是父亲喂老头儿的最后一口水。那几日,老头不好好吃饭,三伯特意叫了父亲过去帮忙照顾,那天早上,醒来,老头还在睡,前几日吃的并不多,扶起来后仍没精神,父亲想尽办法,早上喂了一碗鸡蛋絮絮,三个生鸡蛋打散,用刚烧的开水一点点冲进去,加了点蜂蜜,父亲说就像喝水一样还有营养。又加上了一块太谷饼。老头十分给面子,都吃了进去。父亲放心了。
吃后又要睡,醒来眼神有些灰蒙蒙,父亲这才意识到不对,喂了速效救心丸。
临终前,父亲喂水,用勺子,一勺一勺舀着,那一边的口型,仍是“shui.....shui.....”眼看着便没了呼吸。
父亲在找人写讣告的时候,特意指出是,寿终正寝。而不是因病去世。离百年只剩四年的光景,是父亲的遗憾,
父亲排行最小,结了婚后,老头就一直跟着父亲生活。一直到我上初中,才接到了三伯家。那几年父亲也是经常跑堂,半月间总有一两回是在那里的,不是剃胡须便是洗澡洗脚买些新鲜的吃食,胡子从没有长过半公分。2011我们家换了大房子(那年我上大学),父亲执意要将老头接回来,没人不清楚父亲的用意,这一住便是六七年。近三年,老头才开始在三个儿子那里轮流被照顾。因为想亲力亲为,父亲断断续续请了两年多的事病假了,考虑到再这样退休金怕是要打折扣,父亲还是做出了妥协,把赡养的责任分了一些给兄弟们。这也成为父亲在老头离世后,多次被提起的追悔莫及。
葬礼急匆匆的办,虽是城市,家族仍然遵循老传统,进棺入土为安。冬日,下起了雪,院子里搭起了场子,父亲拿着刚写好的悼文帮忙打印出来,一边问我写的如何。落笔即是有感情的。父亲是演讲高手,稿子都是一字一句经过推敲写出来的,演讲风格也是慷慨激昂独树一帜,单位大大小小的演讲比赛拿到不少奖项,90年代我还没出生的时候便已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我离他差远了。
我帮他把悼文一字一句打字到手机里,他在外面的场子会宾客,偶尔点一支烟。大厅里棺材上的八仙过海图已经画完了,手艺人说是用专门的涂料加上蛋清画的,二十年后在看,上面的图案都不会掉。我是如何都不会信的,20年?谁会20年后再去挖墓一探究竟。
整个葬礼都是按流程进行下去的,父亲唯有在念悼文的时候哭的比谁都大声,不知是真正的抒发还是当着宾客的表演。母亲则在一旁监督大姑要大声哭,哭出声来。不免觉得好笑起来。
葬礼结束后的第二天,餐桌上又摆上了那副熟悉的碗筷,夹了些肉和菜,父亲哭了,这一次哭得更大声,我不知如何安慰,传染着一并哭了。我没有安慰人的本领,只有与他一起共情。他开始念叨如果自己再请假多坚持几个月,也许他的父亲就不会这么早离他而去。算上去,父亲不过与老头相处了54年。可这54年他是多么有耐心的,久病床前无孝子,父亲是我见到最孝的人。
去年九月,他被放在了四伯那里,晚上不肯吃饭,我和父亲刚好看望他,见我们来了,说想吃刀削面,军人做派的四伯不肯惯着他,说吃饭前问他,他不肯答,做好了又出别的花样,让我们不要惯。
父亲让我出门买一碗,回来后,他只吃了几口便作罢。害,老小孩。父亲总是这样念叨着哄着。话语间,面炸了,我一身油渍,观察了半天才发现原因,刚出锅的面条用塑料袋装着,底下放着打火机,遇热打火机炸了。父亲有耐心的跟他的父亲讲着刚刚发生的一切,难得一见的笑容浮现在老头的脸上,后又低下头,这几年少有人与他陪伴,我虽经常见他,但也发现他的话不比之前多了。
这几年,老头已经不是很喜欢看电视了,父亲担任起了解说员,总是尽量多地抽时间陪他聊天。以前总喜欢看《海峡两岸》。这几年耳朵不好使,再加上人老后,总是向着自己吃饱喝足,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临走前一天晚上,父亲还骗他,马英九赢得了大选(其实是蔡英文),我找到了对象,也没有引起他的足够注意。
家里至今仍有大大小小七八个扶手,定在窗户框上,洗澡间,还有卧室里。用来握住它们从椅子上站起来,活动身体,换椅子,或者提裤子,有些时候,还用来站着打开塞露。电脑椅买了两把,老头儿坐着可以依托双脚在地板砖上滑行。父亲坚持不肯让他坐轮椅,怕会养成久坐进而生出褥疮。
九月多,父亲将这些把手一个个都拆了,窗户框上留下了一个个小孔,父亲用卫生纸堵住,仍能看出来痕迹。他说睹物思人。
老头儿走后,他就我这一个精神支柱了。
父亲最终无可奈何,接受我要读研离开家乡的事实。年纪大,未知的不确定成为他阻拦我的理由。他说我就算后悔也是我自己的选择了,怕把我逼出问题。我也曾想过,如果他不答应我读研,坚持让我留在那里,我可能一辈子就是那副丧模样了,也不打算再给他好脸色看,终归是他爱我多一些的。
那顿饭,在那场眼泪中,我与他和解了。之前的每一次对话,都是我在卧室,他在客厅,他用背对着我,我们之间隔了一层防蚊门帘。虽然每次我都会激动到嗓子眼火热,眼泪在眼眶打转。他也每次都惆怅到唉声叹气。母亲说,因为我的选择,他哭过好多回。男儿有泪不轻弹,看来我真的让他太为难。
他终究对我还是没有信心和底气的,同时也是怕我前途未卜。之前工作太稳定了,周围的朋友都羡慕的铁饭碗,在他这里也是成为了炫耀的资本,相比较的研究生学历倒似变得不值钱。我认为他目光短浅,他把我比作不切实际。毕竟是一代人的距离,况且他确实不想让我那样拼。
年轻时他也拼过,因为演讲的天赋,他被留在了单位团委帮忙,但家境不好让他失去了那份勇气,选择辛苦的一线。参加工作近40年,身体硬撑着抗了下来,他嘴上说着钱是挣不完的,实际上却是轻伤不下火线。
父亲说,我没有对不起你,你想去哪都行,去吧,读吧。
饭桌上,我想起了父亲很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我想说
好像我就是为了这个家而生的
十五岁那年我参加了工作
尽管我学习海粟啊中上等,尽管老师派同学到我家叫我
无可奈何......
好像我就是为了这个家而生的
二十六周岁那年我终于结婚了
小日子过了一个月,三口之家成立了
--不是我未婚先孕
我,妻子,老父亲已68
老父亲70岁那年,女儿出生里
哎,祖孙三代,风雨同舟,
相依为命吧
好像我就是为了这个家而生的
三十六周岁,拿了我的良心
辛苦省吃俭用的几万元
为了老人的一份心愿
把老院子扒倒,盖了十几间
花了个底朝天
好像我就是为了这个家而生的
想离离不开,想放放不下
人生选择了我
家庭选择了我
单位选择了我
妻子女儿选择了我
我吃苦
我受累
我低头
我流泪
但,我没有倒下
我不能倒下
我只有,我只有面带微笑
顶住,坚强的顶住
因为
我是为了这个家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