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微尘》——陈年喜
看《微尘》仿佛看到了《平凡的世界》的另一个版本,即平凡中的微尘。 写作这事,心灵上不遭遇些磨难和流过血的伤疤,是很难出大作的。所谓大作品耗费的都是心血。 创作的灵感基石,往往来源于作者于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磨难。怀疑,质问,仰望苍穹,肯定,奋起,激情! 丢命,残疾,苦难,挣“”扎!一个个微尘们鲜活的故事。作者强烈感受的心路,因而,他写出的作品一定是耐人寻味的。 作者用不俗的文字表现了俗人的事,是对平凡者最真挚的表达。每一个故事的最后总显凄凉,反应了底层人生活的不易及真相。 “矿山爆破十六年,见惯了血腥,目睹了多少生死。前一刻还在一起说说笑笑,后一刻就被垮塌的巨石砸得稀烂;夜里还在一块儿打麻将,早晨只剩下空空的被褥。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 作者每当写到令人唏嘘震撼的悲苦情节后,就刹车,也只是叙述,绝不会有丝毫诉苦和说教的味道!使读者在内心琢磨和思考这个情节,这一段故事。 个人观点:理想与现实对于大多数人,总是扭着的。 以下摘录—— “在矿山,刀尖上讨生活,这都是平常不过的事情。” “金钱绝处求”。 人活着,就是一个拼字。 决定命运的因素太多了,有些是看得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往往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锋利。 对于弱小者来说,生活下去的无望,比死亡更让人恐惧。 假设世界是一所学校,我们每一个都是陪读的人,而被陪读的人又是谁呢? 世界和生活从不慌张,慌张的是被世界和生活押解着的每一个人。 我突然发现,所谓的坚强,不过是真正的不幸没有降临在自己头上。 在不幸面前,谁都是渺小的。人的不幸,有一部分来自人的同类。 只有在疾病和痛苦面前,人才是平等的,没有尊卑高低。 山河如画,人生艰辛,满目都是挤挤撞撞的人群。每个人都在被生活押解,步履匆匆,而最后到底去往哪里?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这个遍地流金的时代里的普遍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