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让你念念不忘的中国特色道具
查看话题 >专访《风起洛阳》美术与造型指导:为剧情服务之余,有缝展现就展现
(剧方修改版载于虹膜公众号,这放一个原版。)
我看《风起洛阳》的第一感觉,或者说唯一感觉,就是入画。绚烂丰富的视觉元素,托出了一个依托实际而又放飞想象的洛阳,一份独属剧集却能跨越时间的唐韵。

如此盛大的工程,从数据就能感知一二。
剧中的南市统共14700平米,工程组200多人,搭了90天。
不良井大概5000平米,全组最多的时候有120人,搭了65天。
百里府约有2000平米,40多人搭了35天。
全剧相关道具,高达15000多组。
众多角色的服装有5000多套,而各种造型饰品,也有5000多件……
《风起洛阳》的洛阳,自然不是死抠历史的照搬还原,而是基于合理想象去做改写与延展的戏剧空间。这当中,南市最接近他们对洛阳的形象诉求,而不良井、百里府和联昉总部的万象殿,则是玩得比较好、发挥空间比较大的场所。

对此,我跟美术指导邸琨以及造型指导侯云怡聊了聊。
美学:从洛阳名胜与石窟壁画中寻找灵感
(以下为邸琨自述)
《风起洛阳》一开始找我的时候,我觉得接不了,因为我的古装经验就一部戏,但这题材确实我是喜欢的。之后看到很多做过古装戏的好朋友加入,我才踏实地接下来。
当然,我自己也要补课,主要就是去翻古代文献,看了很多唐朝壁画、美术线稿,再翻各种艺术家相关的诠释和设计,而且还看了很多古装戏。看多了,就会有直观的印象,这不能解决细节问题,但是能解决宏观的。

这部戏与众不同的一点是地点「洛阳」。我当时想,怎么也得对得起洛阳,得做出一个不一样的。
在筹备期,洛阳市政府就带我们实地参观过当地的名胜古迹,我这才知道洛阳水很多,有「中原小江南」之称,而之前提到洛阳,我主要想到牡丹花和佛像。那如果要做一个有辨识度的洛阳,就得规避山川,而突出水、佛、牡丹花这三大元素,并且把它们用足。
那首先,我在南市、不良井这些地方都挖了河道。百里府里面有一个庭院水系,太初宫卧佛底下设置了水池,武攸决靠在小山坡后的房子,我就仿照洛阳旁边的重渡沟,加了一个瀑布。东宫大宴就纯粹想着好玩,所以有一个像回转寿司的水席。

佛像就主要是受龙门石窟的启发了,用的都是卢舍那的原脸。太初宫、不良井等等场所,都会有大佛造像。当中最花心思的,就是万象殿的水晶佛头,我们花了2个月,用2400根钢丝来做,确保它不仅能够旋转,而且每个角度看起来都不一样,这样就能承担圣人始终都在的核心寓意。

再者,牡丹是不可替代的,屏风、扇子、招牌、灯箱,能见到的实物,都尽量用它来装饰。而且在南市,你也会看到有路人手捧牡丹,至于圣人(咏梅饰)赐给武思月(宋茜饰)的「通行证」,就是芙蓉牡丹令牌。

这些元素用足了,再进行其他的设置。这里有一个原则,即美术设计要绝对服务于剧情。从美术的角度,我们理解的《风起洛阳》是一个悬疑探案剧,那么整个美术布局的调子首先不能是小清新,也不能是大红大绿,因此整体上,我们选择了素木色,来保持一种悬疑的气氛感。

通过这些把握,我们希望大家看剧的时候,认可洛阳就是这样的。
置景:南市最能代表洛阳,不良井、百里家和联昉玩得最嗨
美术设计最难的是置景,特别是南市109坊。
这怎么填呢?就是先按剧本来,提到的都给满足,比如赌坊、棺材铺、当阳酒肆等。然后才看当年的热铺,比如胭脂铺、汤馆这些。我们起初还查了很多「不正经」的资料,看哪个坊有赌场,哪个坊有烟花女子,李白、白居易住哪个坊。不过真正还原的坊是没有的,因为对推进故事不那么重要。

定下来后,搭建也很费劲,因为一下雨就没办法工作,总是塌一块,又补一补。河道上真实的塔应该更高,但25米是我们的极限了。
半露天的不良井就稍微好点。不过剧本里,它就是个山洞,黑漆漆的,光影效果不好,我们就和导演商量,把它的概念设计改在四五十米宽的河道上,中间离岸边有个十几米宽的岛,在岛的岩壁上和河道壁上建造各种房子。

那大桥最难搭。因为要增加跑酷的游戏感,整个过程就要上楼下水,下水就是过吊桥,过山洞,过低洼地区。一环扣一环,跑一段跑不动了,看他需要加个桥还是什么,再继续。
百里府就完全不同。百里作为精通百工的世家,府邸设计一定要给出设计师的感觉,加上要把水融进去,就给他们做了个能够温控的室内庭院。

房内还有个逼真的天堂塔模型,因为百里弘毅(王一博饰)负责这项工程,而且模型还得弄到地上,就给做了两个,那一个月,我就光拼它。

要求更精细的则是联昉的万象殿。它就是FBI总部,刚才说的水晶大佛头底下,有一张洛阳地图,墙面上全是机关桌,那些履历贴着图书馆的条目,可以随时调取你在某个时间干了什么。
莲桌也很难。可以往上弹出的物理特效没什么,难的是密码,不能直接套用道佛内容,只能生编,后来有二进制、三进制,杂糅了各种元素。我们专门有一个美术老师从筹备开始就弄这个道具,都快成一个数学家了。

其他道具也很繁琐。比如高秉烛(黄轩饰)手里拿的小刀,武术指导需要奇形怪状的,就一点点设计,一点点确认。
还有一些设计,未必剧里能够呈现的。那个芙蓉牡丹令牌,中间的「令」是可以转的。百里府所有窗户、门中间的花纹,也是可以转的,跟小风车一样。我们还做了张洛阳地图,截取了由南市到天堂中间的这一块,小房子上都有小青苔伪装。
不过展示不出来,关键,也不关键。因为主要还是看这对剧情的辅助关系。反正设计点什么,能表现出来都不容易,那能有点缝表现,我们就表现。
造型:跟组一年多,用古法制作千套衣服
(以下为侯云怡自述)

大众对唐的传统印象,一般是富丽堂皇,很圆润,很饱满,但武后这个时期,女装是偏仙体,偏瘦长的。虽然《风起洛阳》不是纪录片,但还是要保持一些原则,像是官服花纹,几品到几品都要重新梳理制作。

那时的文字记载说圣人会给亲近的官员奖励三山纹补子,而常规的是圆的,这样我们也可以往这个意向上想象,哪怕没有实物出土。
很多墓室壁画也提供了造型参考,比如武思月赴宴时的仕女样式,利落衣服,翻刀式发型,就出自这里。
不过她洒脱干练,造型还是以男装为主。那时基本上是圆领袍和胡服,她都穿过。我在色调、图案里加入点现代审美,抽象表达她男装下依然细腻的内心。

高秉烛则相反,服装都是水洗,做旧,染色,再重复做旧,要有小人物的沧桑感。随后按他生活的轨迹和身份,不断调整。

百里弘毅又不同了。他的衣服首先要符合书呆子气质,整体更简单,以圆领袍为主。王一博身形条件比较好,我就尽量选些舒服的面料,还把下摆改宽大,上身弄服帖,凸显角色的卓尔不群。不过软料子在全景下会显瘦,那就要给他加点垫肩,而他配合度很好,各种造型都接受。
还要提的是唐朝男子的标配幞头,它样式很多,比如白浪会戴很小很平的,当官的会「戴高帽」,百里弘毅比较英挺,就敲定了现在这种。而且我们严格遵循古代程序,就是头发外面罩网,再包头巾,然后套幞头。

这三个主角,各有几十种造型,每种都用古法做四五套,便于不同场景拍摄与替身使用。而不同的场景里,他们穿什么,要搭还是要撞,都会考虑。
圣人那边也花了很多心思。那时她已在垂暮之年,看尽一生荣华富贵,史料没有准确的形象信息,最后我们选择了极致的简约,让人物更虚化,区别于以往作品。

那要说繁复的话,就是婚礼服饰。当时男着爵弁,女着翟衣,比较流行红男绿女,但因为人物身份如此,就还是以蓝青为基调。而七娘的那个金色头冠,很多人觉得像宋明时期,但其实是严格按照时代背景。2013年,扬州考古在隋炀帝和萧皇后的合葬墓中出土了此冠。现在按人物的身份,选择了6枚宝钿作为装饰。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礼服制度从周开始推行,随着朝代更替,会有适当的样式变化。近年服饰考古不断细化,如果有机会能在影视剧中展现,我觉得一定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 本文版权归 Mr. Infamou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Mr. Infamou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康复记 (23人喜欢)
- 手术记 (47人喜欢)
- 2024十佳私存之新剧:百年内景镀孤独 (23人喜欢)
- 2024十佳私存之新片(非院线片):可怜人间枯明天 (36人喜欢)
- 2024十佳私存之新片(LGBTQ):悲伤都市恋怪物 (3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