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那些专科、三本的没有考研的人:读书仍是最好的上升途径
考研最后一天。看了写考研的言论,很多人都觉得学习无用。但从我自己的经历和我周围朋友的各种经历来看,不得不说,对普通人来说,读书仍是成本最低最容易改换门庭的方式。当然,并非每个人都是如此,这和社会环境、个人认知、家庭环境等都有很大关系。按理来说,大家都觉得上个专科、三本没啥用,其实我自己也这么觉得,但这没用要看在什么地方。在一线甚至是二线城市,专科、三本什么的确实看不上,这些地方,211985多的是,北上广这种哈耶都数不胜数,清北都成了标配,985都不好意思说了。这种环境下,让专科的找工作,说实在,确实很难找到个好工作。 说一下我亲戚的经历,男生,初中考高中成绩不好,复读一年考上的高中,高考时成绩也不好,复读了一年就只考上当地的专科,这个学校有专科,本科。上了三年吧,想专升本,但家里不给钱交报名费,好不容易找姐姐拿了钱考试,最后没考上,考教师编也没考上。最后到了我们当地一个挺大的纺织厂,也就是毛纺厂,这个厂在整个是挺出名的,普通人去干流水线据说都得找关系啥的,想必他能进去也是因为专科的原因。毕竟以他爸100块专升本报名费都不想出的主户,给他找关系也不可能。具体什么职位我没具体了解过,但我听说的情况是一开始就是在车间流水线干,但这个亲戚确实吃苦,毕竟都是农村的孩子,不到一年,就从普通工人提到了车间主任,工资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你可能也说,车间主任算个啥,不还是车间工人吗,能和坐办公室的比吗。说实在,我觉得可能办公室文员不定有车间主任挣得多。 先不谈想法,说另外一个例子,不认识,是我婆婆村里的,也是个年轻人,比我这亲戚可能小个三四岁,到南方读了个三本,具体哪个学校不了解,但说是不太好。毕业后也是找不到工作,在家里闲着,一男孩,20多,在家里打游戏五六十的父母养着,说实在,谁都看不过去,邻居都会议论。后来家长就托人给找工作。但农村里出来的,说实在谁家认识一官半职的,要真有这关系孩子早就不在家呆着了。于是,亲戚朋友大多给介绍的就是工厂里的体力活,也就是那种私人的工厂。这种厂里,多是五六十岁的大妈在里面,年轻的也得三四十了,孩子都得初中以上了,其实看这个小伙跟看自己的孩子差不多。一年轻小伙这里面干活多少别扭,最关键的是大家聊天,都会问起来小伙干啥,小伙说自己大学毕业,这本身是个挺骄傲的事情,毕竟大妈连自己的字都不会写。大妈也是这想法,就说你这大学毕业,怎么来干这活。这话本身也没啥坏心思,可能就是一种特别朴实的想法,觉得孩子上学读书十几年,来干体力活可惜了那些学问。但小伙听着心里难受。往往就是干活干几天,受不了就不干了。三番五次的,就不愿出去干活了,一直待在家里了。这都是外显的行动,而小伙的内心煎熬或许是常人不能理解的。大概这么七八年,小伙精神异常了。也就是农村里说的“成了精神病”。三四年前吧,我见过这小伙,非常燥郁,冬天里,裹着黑色的脏兮兮的棉袄,去垃圾桶捡纸箱放在自己的储藏室,不停地踹储藏室的铁门。旁边有人说,你看,这也是上过大学的,又犯病了。 每每别人和我说读大学,考研、找工作的事情,我都心情很复杂,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由你的家庭、个人情感心理认知发育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复杂的因素。假若我亲戚的父母能对他好些,让他好好专升本,考教师编,或许他现在已经是老师了,如果那个精神病的亲戚有谁是区里或者村里的一官半职,或许已经是某个事业编的。这种同学说实在,数不胜数。一高中同学,成绩特差,和我亲戚一个学校专科,但她家特别特别有钱,几套别墅,家里公司是全省的重点企业,家里四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都得读大学,最小的儿子初中开始就在美国读书。这同学上了专科后专心备考专升本,家里给钱去英国交换生,本科毕业后去菲律宾读硕士,两年后回这个当地的学校当了讲师,一开始教英语,一个学期后发现教不了,转成行政人员了。 今年,一个同学找我咨询,说是亲戚家孩子高考,成绩上个普通一本,想学新闻专业,干媒体,我说,媒体的话,当地媒体怎么也得是省重点,也就是xx省大学硕士,如果不是这个希望不大,如果是央媒国家媒体,怎么也得是985硕士。这个就是普通一本,以后找工作,竞争优势不大。当然,我说的也只是个普通情况,如果孩子特别喜欢这个专业,文笔特好也行。后来说着孩子选了个师范学校,家里都是教育系统的,以后在教育系统发展容易些。 几相对比,总是感觉很唏嘘。 与我而言,我仍相信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读书仍是最好的上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