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语摩尼教文书中的七曜日历法(星期)

唐北天竺国三藏不空(Amoghavajra)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译《宿曜经》,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杨景风为之作注,内称:“末摩尼常以密日持斋,亦事此日为大日,此等事持不忘,故今列诸国人呼七曜如后。
日曜,太阳:胡名密,波斯名曜森勿
月曜,太阴:胡名莫,波斯名娄祸森勿
火曜,荧惑:胡名云汉,波斯名势森勿
水曜,辰星:胡名咥(丁逸反),波斯名掣森勿
木曜,步星:胡名鹘勿,波斯名本森勿
金曜,太白:胡名那歇,波斯名数森勿
土曜,镇星:胡名枳院,波斯名翕森勿。
以上所说的“胡”,通常指粟特人,沙畹(E. Chavannes)尝考这些胡名七曜日都是粟特语
摩尼教历名,此说业经穆格山所发现的历书证实。然而摩尼教徒不仅是使用此等“胡语”七曜日名称,他们也用波斯语七曜之名,此在粟特语摩尼教文献 M148号、TIID66号、M147号等文件中可证明,这些文件载有比摩祭前节日名称,几乎都用源自波斯语的粟特语,不是纯粹的粟特语。兹将这些名称对照杨景风所注波斯名作一考释。

杨景风所注的胡名(即粟特语),可还原如下:
密(myr,星期日),莫(m'x,星期一),云汉( wnx'n,星期二)、侄(Tir,星期三),勿( wr-mzt,星期四),那歇( naxid,星期五),枳院( kewan,星期六)。
由此可见,摩尼教传入后所使用的有两种七曜日历名,公元8世纪时已为我国夙知。伯希和与羽田亨所编《敦煌遗书》中尚收录―卷《七曜历日》,其胡名与杨景风所注稍异,此七曜日为密、莫空、云汉,滴日,温没斯,那溢、鸡缓,当是同名异译。此种历名历经五代,宋而传至东与一带。沙掘书中曾提及福建盛行的历书中于日曜日下亦注有“密”字。摩尼教历名又见于日本。日本有重要文物名《御堂关白藤原道长具注历》。关白是重臣的职名,藤原道长是11世纪人,为藤原时代重要人物。所谓“具注历”是古代日本的历法博士于每年11月1日(阴历)呈上明年历书,具体注明每日的吉凶。在《藤原道长具注历》的第1行“后一条天皇宽仁二年四月(公元1018年)记有“日”字,日字的上构记有显明“蜜”字,特用朱书,以后凡遇日字,总注有“密"或略笔“一”。日即日曜日,密即粟特语Myr音译。
reference:
1. https://iranicaonline.org/articles/calendars
2. 龚方震《摩尼教传入所带来的伊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