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于2021年12月24日:2021年心路总结
Part1高中没有越过的心坎,遗留在明天解决——关于学习能力这一个坎。面对未习得的事情,认识它和掌握它有本质的差别。一直以为习惯放弃克服内在的“害怕、拖延、抗拒、贬低、侥幸”,但一直以来将大部分时间又放在学习上。因此这18岁到现在的时间,自己一直在重复体验自己与自己的对抗。
Part2“高中没有越过的心坎,遗留在明天解决。”
当自己打下这行字,忽然发现这一判断去年同时间也出现过,并且一模一样。突然觉得有点好笑。但笑自己的同时自己也能明白也有不同。
好笑的是,一年过去了,自己竟然说了和去年一样的话。也就是一整年的时间,自己在“学习”这件事上没有实际进展。一年,从扬帆起航,现在等到收获结果时,一场空。
不同的是,这一年中间经历的更多时候,是落在实处的。很多次的时间点,都在面对真实发生的现实,拥有了“获得掌声”和遭受“与自意愿违背”的真实体验。
很多的时候,是把自己放出去的,去经历了与他人的真实连接。
很多的时候,是在让冲突发生,也在冲突中痛苦,也在在冲突中获得外在的“支持”。这是一种将“自己”给出去的实际尝试。
因此,好笑是好笑,但也有不同。
也较与以往,对“自我”有了更真实、更具体的了解。
Part3 真实发生的体验——与主任的相处。有了“主任的期望”这一个外在目标。真实完成的事情——给主任写公众号推文,给主任设计logo,写PPT。在这份真实事件中,自己认为:
“主任”这一形象既代表了对于我而言的“他人关系”。也代表了“我自己”。“我自己”的部分是指:在内在深处,我认为自己与主任是互相了解和相通的。所以无条件去信任这一个体,主动愿意完成她的意愿。看起来放弃了“自己”,但实际上我还是在完成自己,是通过让自己信任的人满意,这一方式满足自己,完成自己。“他人关系”,比较不是自己的“父母”,她依然算是一份社会关系,同时给我也带来了其他社会评价和现实收获。
同时,她也让我看见很多真实的关于“人”的多面性、丰富性,让我真实感受到:确实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的“活着的方式”。我内在认可的“活在当下和自由自在,不受他人眼光评价,即使一无所有”这一价值感受是我的呀。是我自己的。以我自己的价值观去看别人,拒绝理解其他人,是不正确的。会带来认知的单一,和对现实判断的偏差。
Part4 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依然是:①当自己的意愿与主任的意愿相违背时,我选择了完成“主任的期望”,而放弃了自己的“计划”。这依然是自己从小到现在习惯性的对“自我”的放弃。对自我的“模糊”。这依然是依赖他人来完成自己。依然是将他人看作“父母”。
②和所有人去证明的“专注”与忠实于自己的“专注”本质上的差别。前者确实专注,但反馈者放在他人,当他人表达“好赞,漂亮。时自己即变的短暂满足。因为满足而放弃深入了解,最后无法专注的事情的本质规律。
后者的“专注”,还没有体会,但它应该是更“孤独、更长久、更多的冲突和击碎”
③歇一会,再继续,继续和反复,会到达。
④内在对自我的负面评价不会让自己更好,问自己在发生什么,可不可以停下再出发,是开始。
⑤积极面对。
⑥冥想、瑜伽、灵性、清晰、有条理、逻辑。是好的。但不要执着。执着是具有破坏力的。执着让人看不见全面和多角度。
⑦……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