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
阴脉:附子、干姜
阳脉:生石膏、大黄、芒硝
寒:附子、干姜、生姜
热:生石膏、大黄、芒硝、黄连、黄芩、黄柏
弦紧脉:桂枝、麻黄、陈皮、香附、木香、枳壳、枳实、厚朴、当归、川芎、大黄、芒硝
散大脉:山萸肉、白芍、乌梅、五味子。龙骨、牡蛎
上盛下虚脉:寒热并进,且可酌情加收敛下行如山萸肉、茯苓、半夏、白芍、生代赭石。方剂,以里证为主的上热下寒,为半夏泻心汤类方;以半表半里为主的上热下寒,为柴胡类方剂;以表水证为主的上盛下虚,为越婢汤、大青龙汤类方剂;以阴证为主的上热下寒,为金匮肾气丸、黄土汤、乌梅丸、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类方剂。
上虚脉:相应的能量加上行药如升麻、葛根、橘梗、黄芪
阴虚阳亢脉:地黄、栝楼根(天花粉)、麦冬、阿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