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笔记 | 夏莹——德勒兹与马克思:相遇的可能性方式
德勒兹的哲学形而上学:以此理解《反俄狄浦斯》(针对弗洛伊德以降,对于人的欲望表象为一个基础架构模式。拉康的“以欲望来回溯主体性”,让欲望的无意识力量束缚在一个干瘪的架构中。)
德勒兹(法国新尼采主义的开创者、“隐性的康德主义者”)的思想背景:
哲学本体论形构的理论基础:休谟、柏格森(生命哲学)、康德(康德的批判哲学是构架经验的可能性条件;德勒兹构建的是经验的现实性条件)、尼采、邓·司各脱、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黑格尔
应用性分析的思想资源:马克思、拉康及其门徒、普鲁斯特、培根、卡夫卡、福柯、阿尔托、二战后的电影发展
德勒兹的理论目的:批判表象哲学(德勒兹很难去消化黑格尔哲学体系及其辩证法,他认为否定性辩证法也是表象哲学,因为他在对对象的否定中得到自身也是从表象层面)(表象哲学是一个copy性质的哲学,他没有创新性内涵),在哲学上建立富有创生性的存在论(本体论)(becomeing的存在论)
以马克思的方式讨论马克思的问题:以唯物史观的方式讨论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未来。(德——资本主义下,与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共谋一个理论体系。因此,提倡“精神分裂”,但他不等同于病理学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分裂者”是在不断突破固化架构,在能指与所指间游离,完成它的差异化的再生产。)(与部分激进左翼不同,德勒兹以马克思的方式来讨论马克思。)
《反俄狄浦斯》(“六八书”)的问题意识
五月风暴:欲望秩序如何在这一社会范围之内表现出现,如何被权力所镇压。欲望(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无意识)富有生产性;欲望的能动性成为改变世界的原动力。(这种欲望≠拉康式的欲望。是无否定性的肯定,因此并不是黑格尔式的“否定之否定”。)
马克思:权力与剥削所依赖的是利益分析;德勒兹:权力的运行还需要从欲望的角度来分析。(法西斯主义之后,平庸之恶的欲望机制)
打破精神分析与资本的共谋。(都是生产“偏执狂”患者;精神分裂则是去治愈)(《千高原》中游牧、根茎其实都很像“精神分裂”)
全书架构
一、欲望机器(欲望、生产、社会性生产、无器官的身体...)(导论性)
二、精神分析与家族主义:神圣家族(在马克思的隐喻中谈。精神分析的主旨和立脚点竟然是一个单个的人格分析。而人格分析也竟然停留在对家庭、家族的架构中。也就是把家族神圣化为个人“人格”形成的根本性条件。那么现实来看,反映了个人其实就是在被资本主义的固定架构所规训)
三、野蛮的、未开化的文明化的
原始的领土化机器、野蛮专制机器、文明化的资本主义机器(马克思也进行着三段论划分)(德勒兹按照欲望机器包含的内在冲动模式进行划分;对于社会、资本主义等架构内部生成的理解)
四、精神分裂分析导论(如何突破)
德勒兹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德勒兹临终前的手稿:《马克思的伟大》之大纲)
坚持唯物主义原则:无超验性的原则的预设。(对于休谟经验主义的引入)(内在无超验性,超验也是经验的综合造成的)
建立以欲望生产为轴心的唯物主义精神病理学:“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精神病理学家则相反,他需要进行两种操作:将欲望引入到机械当中,将生产引入到欲望当中。”(无意识引入机制;好像内在无意识的主观性放入生产中)(生产纳入欲望,就会把社会性机制纳入机械生产。反映了无主体的生产机制如何去延展自身。)
欲望、生产与机器是德勒兹用以表达具有自身流动性的、感性原则的表达方式。
机器:拉康在其研讨班中曾有这样一个判定:“象征的世界即是机器的世界”(机器:自发性)(这种自发构成人的生存境遇)(以往对于主体的理解,是通过“空位”来回溯主体。是无主体的主体;而德勒兹的主体是被囊括在自发与自动中。)
机器:中断了流的任意系统。
欲望:肯定性的驱动力(权力意志),富有生产性;非匮乏性欲求。匮乏性欲望回溯出主体或者主体性原则,欲望自身则是无主题的。
人是站在机器旁边的人。
资本的逻辑是欲望的逻辑。现代社会的“资本”并不是实体资本,而是金融资本。金融资本可以让欲望成为目的。
对唯心史观的批判:
如同国民经济学家一般的精神分析:(超验原则的支持者)
国民经济学家:劳动价值论永恒化
精神分析:让母亲-父亲-我的拟像式的普遍结构永恒化
马克思:用历史性原则击穿劳动价值的永恒化
德勒兹:用历史性原则击穿母亲-父亲-我的拟像式的普遍结构永恒化
德勒兹的唯物史观:
批判神圣家族
家庭不是欲望的原初对象(基础命题)
家庭不是精神压抑的执行者(欲望机制释放出来)
家庭是一个引诱者,而非组织者(欲望机器的社会化过程)
家庭是国家通知我们的不竭动力
1、原始社会
以欲望生产为轴心,重新审视既存的社会现实,并为探寻这一社会历史变迁的可能性条件提供分析。
原始的领土化机器中原有的血缘关系被姻亲关系所离散着,血缘关系作为直系亲缘关系是以血统的传承为其链接方式。姻亲关系,则以婚姻为基础所构筑的关系,较之前者,后者更为松散,但也正是这种松散的姻亲关系的普遍化,最终可能带来原有血缘关联的彻底解码化:
欲望生产是解码化与编码化的不竭动力。
2、欲望生产:流
资本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流的存在样态,“它就是那个事物,那个无可名状之物,流的一般化的解码,它是在其对立面上对于所有形式之秘密的理解,它让流符码化,并同时让流超符码化,而不是让某些事物逃避符码化。”(剩余≈创新)
资本主义是一个普遍的真理。(资本就是一个欲望生产的机制)
资本成为历史演进的贯穿主线
资本如何诞生其第一桶金?之前的思想家都在讨论资本的诱因,但会进一步的追问:这种所谓诱因之诱因到底是什么?这其实就是一个需要被不断证实的理论:这是一个资本和前资本之间的差异。
“资本主义是一系列偶然性、一系列故事的漫长历史的结果,正是资本主义使得历史终结了偶然发生。”把偶然的生产变成一个“为他人的”必然的生产过程。
谈论资本主义时,可以发现资本主义是逐渐显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是在一种资本主义意味很浓厚的概念,在前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多是为了需要去创造。
资本的演进及其曲折:封建社会
并不是资本主义导致封建体系的解体,而是相反。专制机器是共时性的,而资本主义的机器则是历时性的,资产阶级在一个系列之中突然出现,它构筑了某种历史的创造性。
资本主义是一个偶然的产物。
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第一,“当资本不再是姻亲的资本,而成为血缘的资本之时,资本主义机器才开始了”。(资本的增值性)
资本的诞生是血缘关系“货币总能生根发芽,正如资本......价值自身区分出原始价值与剩余价值。”
第二,“资本主义最为基本的现象,即将符码的剩余价值直流转变为流的剩余价值。”货币机制到信用机制的转变(资本的幽灵化变体)
第三,“这一体系是某种欲望的投注的全球性的对象,工薪族的欲望,资本家的欲望,所有一切都是一个欲望,它建基于流的差异化关系之上,这些流并没有指定的外在化的界限,在此,资本主义在生产着它自身的内在界限,这一界限总是在扩张,总是更富有涵盖性”。(资本的扩张性: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就是一种精神分裂式的存在样态。
当我们不再追问艺术、技术的目的和意义的时候,欲望的生成性才可能被恢复。
资本主义的未来:资本的精神分裂的彻底化,流的彻底化。
无批判之批判的彻底性
德勒兹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理解为把人完全社会化吗?那么除了作为社会的人被生产出来欲望之外,作为个体的人本身的生物性质却难以改变,生物性的欲望产生的偏好也可以形成所谓的“价值”,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和人之本性的“价值”两者的关系?
当我们的主体幻化为主体性时,人仍然存在。但问题时,生物性的人仍然不是其欲望生产的核心。德勒兹的欲望仍然是社会性的。
“流-截断”:机器本身具备一个自我截断的功能。
夏老师好,想请教老师:德勒兹从欲望生产入手进行的同一性批判和阿多诺《否定辩证法》中的“非同一性”有何异同?
否定-肯定的同一性逻辑仍然放在第一位。阿多诺就从非同一性打碎了。即思想剩余。
德勒兹:剩余主体。剩余价值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推力,这其实反映着一种非同一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