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的我
终于到了一个关键的话题,拖延症。我从小就有。记得小学要参加一个演讲比赛,距离比赛还有三天,我没还没准备,老师说你如果不改掉拖沓的毛病,会影响你一辈子。现在回想,人生已过1/3,这个症状一直都在,偶尔还变得很严重。对于拖延症从没有仔细的研究过,而我的拖延的症状逐渐明显,这时我才意识到,不同的原因导致我的拖延结果不一样,这才是主要的原因。
1 “典型的错觉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把无法避免的推迟,也当成了拖延,并开启自责模式”。这个是很多拖延症都有的,我之前也有,而这样的结果就是” 拖延被坏情绪加剧,进入恶性循环:拖延-坏情绪-更加拖延-更坏的情绪“,我对坏情绪的处理,就是逃避,用看视频追剧分散注意力。
2 “ 拖延症是“行为不够理性”的表现,也是意志力不足的反映, 哲学长期以来都高估了人的理性程度 ” 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之前的我之所以可以按照计划进行,过的比较自律就是那时的我很理性,不会对外界事物产生感觉,自己独来独往,因为和别人一起会打乱我的计划。可是,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我会感觉到孤独,无人倾诉。现在我身边有了朋友,我的心态确实治愈很多,人变的感性了,可是没有从心态上和行动上把自己的空间和别人的陪伴调整好,有人陪伴真的太舒服了,习惯了别人的陪伴之后,自己独处时会不喜欢,并且无所适从,渐渐的丧失了独处的能力。
3 “如果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事,如果我们能做那些难易适中、既有挑战性又不会无从下手的事情,如果做的事情可以增强我们的归属感、巩固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很容易自动自发去做,而不会耗费额外的意志力。” 找到一个这种的正经工作好难,可是看剧,玩游戏就是轻松的达到。“ 我们在已经感性化的时代,却仍然使用着工业时代冷冰冰的理性思维来驱动自己” 这就是我现在苦恼所在,既不想丢掉现在感性的生活方式回到过去冷冰冰的理性生活,又不想继续放任自己在拖延的温床长睡不醒。 “如果你细读阳明先生的原著,那么“知行合一”的本义,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他把“真知”给重新定义了。只有到产生感性的冲动、产生做事意图的程度,才能算“真知”。真知就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所以“真知必能行”。当我们在谴责自己“说到做不到”、纳闷为何“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时,其实,那种时候我们只是一知半解。”
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的一篇“ 你还在被盗版的拖延症概念误导吗?”让我想去读一下《挑战拖延症》,因为作者分析的很到位,让我逐渐明白我的某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