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武生郑业成

演员郑业成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班,专工武生,这个大家都知道。虽然现在改行进入演艺圈,但14年学京剧的经历对一名演员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是最近看到大成在《最美中国戏》里的出色表现,看了他推荐的小品《台下十年功》,才深深被震撼和体会到了。 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所热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所以这半年来,我老老实实研读《中国京剧史》和相关书籍资料,追根溯源感受这一传统国粹的魅力。作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自1790年徽班进京开始,到1840年后趋于成熟,20世纪上半叶走向鼎盛继而衰落,新中国成立后重又获得新生,京剧是经历了一个综合、丰富、融合、改良的发展历程的,形成了一套浑然天成、独树一格的规范化程式。京剧的唱腔板式、旋律,规格严谨;做工具有舞蹈化特点,身段动作主要通过表演程式来体现。特别是京剧的武工,从武术中高度提炼而成,并吸收了杂技的因素,是京剧舞蹈的突出表现。京剧走向成熟以后,生、旦、净、丑的角色行当完备,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精致细腻,绝技绝活层出不穷,演员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才能准确掌握。首先以过硬的技艺为基础,进而呈现精湛的表演,最终达到内心与外在表演程式的完美统一。 吊这堆书袋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要告诉大家,京剧演员练的是童子功,吃的是专业饭,亮的是真功夫。看《最美中国戏》最大的感受,就是练过的和没练过的,完全是两个概念。哪怕什么也不干站在那里,呈现的精气神也大相径庭。长期的武行基本功训练,已经深入学戏14年的大成的精神和骨髓。在节目里,大成不像一个嘉宾,更像一个谦逊的助教,勤勉地为大家作示范,念白高亢激越,“飞天十三响”身手矫健,“僵尸躺”干脆利落,编排的徒手把子一气呵成,一袭白衣飞跃腾挪之间,一柄长枪扎、挞、缠、拨之下,舞得虎虎生风、英气十足,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大成对参加这个传扬国粹的综艺非常重视,顶着寸头都要亮相,就一期节目,个人围脖前后发了10条相关内容,工作室发10条相关,足见大成对京剧艺术一如既往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而更让我动容的,是大成在节目播出前夜看完《台下十年功》发的博,用四个“深”表达自己的感受:“深夜看到,深有感触,深深一躬,深表敬意”。虽然是喜剧小品,我看了两遍都哭了,特别是十年后似乎改变命运的张弛如愿成为脱口秀天花板中板,当京胡声起,仍然不由自主微红着眼眶唱起了《四郎探母》“站立宫门叫小番”,深受触动,五味杂陈。6岁就学戏的孩子,因现实所迫,是坚守最初的梦想,还是割舍心中的热爱,个中的滋味,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所以京剧艺术对大成而言,一直是装在心里、刻入骨髓的,从来没有离开过。记得他才出道不久接受过一次长采访,在稚嫩的大成说出“戏比天大”的话之后,主持人明显惊到了。其实在演艺道路的探索上,大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笃定、更成熟。这些年来,他利落的武打身手得益于当年扎实的功底,他的打戏在B站是最出圈的,虽然他的进步已远远不止是武打,在文戏、配音方面也越来越出色,也不愿拘泥于某种类型角色,不断尝试新的可能,但京剧是他的根和魂,武生功底是他最大的优势所在。心怀敬畏之心,发挥专业优势,凭着坚实的过去,一步一个脚印,成就更好的未来,这是每一个成功者必经的道路。 梦想一直都在,热爱从未更改。你是演员郑业成,也是武生郑业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