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长一岁,未来可期
一转眼,28岁已经结束,29岁如约而至。从27岁跨向28岁的那天,许下了两个简单的愿望:希望新的一年吃饱、睡好。这两个简单的愿望,看起来有点好笑,却是最真实的心声。27岁的这年,失眠、焦虑、生病、食欲不振,身体素质垮掉,精神世界坍塌。所以当时许下这两个最接地气的愿望,督促着自己来年好好生活,活在当下。
在28岁跨向29岁的今天,生日愿望又是什么呢?想了好些天,可惜没想出来。直到伏案执笔之时,才决心把买房定为目标。在北京买房一直是个遥不可及的话题,有想法但力所不能及。但租房的生活,总让人漂泊不定,自己就像这个繁华城市的浮萍,一直漂着,着不了地。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度想离开北京重新找个地方生活,也曾实践过逃离,但跌跌撞撞又重回了北京。从“逃离北上广,到重回北上广”,经过这么一折腾,仿佛也更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同时更坚定了自己留在北京的决心。
回顾28岁的这一年,过得很充实,生活从混乱渐渐重回正轨。有必要好好记录下来,以待今后回忆。
一、看书。这年看过的书中有几本印象深刻:《生活与工作原则》、《定位》、《影响力》、《非暴力沟通》、《科学休息》、《把自己作为方法》。
3月份写了一篇文章:”从《定位》中的思考“,认真梳理了一遍自己这些年的职场履历,写出自身优劣势以及性格分析。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做过哪些事,哪些事给我带来了成就感,哪些事让我陷入过痛苦。这次梳理就像把自己清洗一遍,有快乐有悲痛,一一暴露出来,再重新审视自身,重新给自己定位。我是谁,我适合什么,我想要什么,我讨厌什么,我该舍弃什么。
忘了是哪本书上的观点:“木桶理论并不适用所有人,一味地追求完美拼命补短板,反而会失去自我。而发展自己的长处,把长处发挥到极致,从普通到优秀到卓越,这样才会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很认同这个观点,有时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一个喜静的人,很难融入嘈杂的环境中并与其融为一体,勉强自己反而愈增厌恶。
二、爬山。今年外出爬山有5次,2月去了香山,3月去了北京后花园,4月去了密云云蒙山,5月去了凤凰岭,10月去了黄山。爬山徒步,每次与大自然的亲近,都会感到身心愉悦。当从谷底一步一步地爬到了山巅,站在顶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很奇妙,很有成就感。
与爬山相关的,就是跑步了。今年跑步的次数偏少,共13次,不及往年一个月的次数。原因有2,一是4月参加工作后,每天回家晚,夜跑太晚不安全;二是夏秋季节雨水多,周末雨天偏频繁。但全归结于客观原因,并不能为我的懒惰做辩解。终究还是因为自己不想动,宁愿躺尸也不愿迈开腿去锻炼身体。
三、工作。4月份开始重新步入职场,间隔了一年多,最开始有些不适应。5月份特意去了一趟医院,跟医生反馈了最近的近况,医生的正向反馈,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慢慢来,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干,渐渐给自己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很感恩职场上遇到了贵人,在无数次的情绪陷阱中把我拔出来,让我知道专注于自身的提升比关注外在的环境更重要。当然在某段时间也遇到了“不可爱的人”,在那艰难的2个月时间里,一度想离职,想逃离,想不再有交集。但是心里又不服输,觉得为了“某些人、某些事”改变自己现有的轨道不值得,不值当。
今年出差,去了一趟青岛,去了一次南京。很喜欢青岛的环境,干净清新,早起在海边散步,海风吹拂着脸颊,凉丝丝的,很舒服。下次有时间还是期待再去的。躺在椅子上,看着大海,吹着海风,晒着太阳,一本书,一盏茶,一个惬意而温暖的午后时光如一幅画卷般轻轻展开,这就是向往的生活。
又长一岁,未来可期。以平和的心态应对不期而遇的挑战,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各色的人和事。不卑不亢,坚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