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封号记
我的豆瓣用了十年,然后被封了。
豆瓣将这个时间精确到了12月9日10点34分28秒。每登陆一次,豆瓣就会重新提醒我一次,我申诉一次,豆瓣都会告诉我申诉失败。
于是,放弃吧,将这徒劳的努力彻底放弃吧,将仅有的希望如同渺茫和失落,一起抛弃在大海里,飓风与波浪会将其逐走。
十年之间,我做的相册、短评、日记、书评全部都被封杀,一切好像都没有存在过。我的日记都有本地保存,或者在公众号发表,但是短评和相册只存在于豆瓣。豆瓣号永封后,这个部分永远都找不见了,就像人的逝去,风一样轻,风一样重。
除了少数几位豆瓣友邻因为各种原因加了微信外,其他的也都丢掉了。在日常,大家会记录生活的点滴,探讨共同的话题。抱着学习和交流的理念,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和拥有共同兴趣的人。
仅存的链接被掐断了,甚至找不到掐断的人,也找不到重新链接的渠道。生命像断崖一样,突然塌了一部分。没有吃不饱穿不暖的实质影响,但是精神上的失落和愤懑,像幽灵一样随时闪现。
在这之前,豆瓣崩溃过,友邻被禁言过,在同情大家的同时,也抱着一丝侥幸。我的账号既没有删帖,没有禁言,也很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应该是安全的。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大时代的潮流下,任何一个个体都不会幸免。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每个人都需要交流和理解,但交流的空间无疑在逐渐的缩小,豆瓣的壮大和萎缩,恰好是时代发展的阴晴表。十二月份回家,将自己的书挑选了一部分出来,送给了学生,打算将读书的范围和研究方向确定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但心里依然舍不得,于是告诉自己要断舍离,所有的事务都不会永远陪伴着你,做好这个准备,于己于物都是好事,但跟豆瓣的舍离却来的这么快。
豆瓣是一个交流网站,也是一个资源网站,看过的电影和书,都可以记录,还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其他的电影和书。想要重新翻检的时候,也可以再找到。偶尔虚荣心泛滥,也会看看自己一共读了多少本书,作为一种成就的体现。于是,刷豆瓣,就变成了一个人成长的独立空间。但是又不孤独,因为有许多可以网上交流的朋友,但是在现实中,自己是独立而安全的。网上的言论空间缩小,现实中更是不敢随意谈论,于是,逐渐地,只能以古人为友,以书为友了。
2011年注册了豆瓣,并不是非常活跃,主要就是关注书和电影。一些看不懂的书和电影,通过书评和影评,就会明白。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放到网上,也可以跟别人交流。无论是书还是电影,豆瓣的评价相对都比较客观,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但凡豆瓣评价在8分以下的书和电影,都可以放过。或许会有错过,但时间有限,省出来的就是生命。
我的朋友中,有的主要关注书,有的主要关注电影,但大家都有近乎相似的精神追求和生命气质。如果豆瓣亡了,真得就变成了亡落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