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话剧——进入幽暗神秘的山洞,脑内的情感被揭开
剖析自己的情感,思维轨迹,构筑的精神世界不过是一场欺骗,信念也会崩塌。
红与黑与悲惨世界有着相同的时代历史背景,雨果和司汤达也是同一时代作家。所以他们笔下的大众有一样的精神状态。
现实的引力太过沉重,所有超脱的思想都将怦然坠地。
理想可以挣脱现实吗
而于连和哈代的裘德也有着相似之处,出身贫困,有着极高的天赋和崇高的精神向往。而现实的引力,不断拉扯他们通往理想的步伐。裘德做着石匠工作,想进入基督寺上学,一步一步靠近,甚至租住在窗户能望见学校的房间,围绕着它的不止是贫困和阶级制度,还有生活,他受虚荣放荡的姑娘引诱,离开短暂的婚姻后,遇到真正的挚爱,淑,一个充满激情、自由,不受世俗制约,勇敢可爱的人。当她被现实的思想打败时,变得小心翼翼,听从命运的安排,比起唏嘘裘德的命运,淑的转变更让人脊背发凉的心疼。
1931年7月革命,新旧时代更迭,秩序混乱
法国大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拿破仑英雄帝国覆灭,民众对抗政府,彻底推翻君主制以及帝国主义,期望建立共和主义。
开场的家庭晚餐,兄弟姐们讨论着贵族生活,鹦鹉学舌式的麻木精神,父亲上场先吹了四瓶雪花纯生,也可能是香槟(真的有必要吗,但在舞台上什么都可能发生)。兄弟姐妹的嘲讽,书籍撕碎,知识被贬低,于连在这样的底层家庭生活。演员的表演状态带着癫狂、无序、嘶吼、矛盾。
直到开始市长家那场戏,梅婷扮演的德·瑞纳夫人,非常的柔美沉静,除了进入市长家聚餐那场很夸张,后面的全靠大段独白,人物的感情去支撑,所以两位主演的演技凸显起来。忠于上帝的德·瑞纳夫人,被爱欲燃烧,有着少女般的激情,内心却不断经受道德的拷问,在享受过爱情的甜蜜后,只能把于连送走。自大、庸俗的市长丈夫,收到匿名信,这封信被粘在鞋底,怎么甩也甩不掉。而最后也是因为匿名信酿成悲剧。
清高,有理想,不向权贵低头,于连漂亮,身上有难能可贵的品质。从森严,思想统一的神学院出来后,他成为秘书,神父说的天命是什么。
这时候舞台的背景从石头变成了人像大脑,用来偷情爬墙的梯子,在剧中的感觉像借助女人向上爬的工具。而于连的爱情心理活动更像是一种征服,对上层权贵的征服。玛蒂尔德对于连的爱像是猎奇的臣服,面对奢华腐败的保皇派,于连大胆热血的思想吸引着她,不顾下等人的身份在一起,最后将他抛弃。
这时候稍显正常的舞台,逐渐癫狂,而且夸张的表演方式有点引起不适,不过梅婷饰演的德·瑞纳夫人以画外讲解的方式出现,心理更能接受一些剧情。不知道是不是想呈现玛蒂尔德在爱情中癫狂的状态,才安排这样的表演。最后演员走下观众席念旁白确实很震撼,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完全沉浸在剧中的状态,此时此刻他把灵魂和外貌都交给角色,有种短暂抛去自我的感觉。于连的饰演者在舞台上很有魅力,他的口条不像是念独白的机器,像是讲惯了脱口秀一样,很有喜感。让你除了关注表演,想走进人物内心。三人对情与欲的抨击,互相攻击,或许对爱情的剖析是孟京辉擅长做的事,但恋爱的犀牛是纯洁忘不掉的,这里是赤裸想要丢弃的,所以容易引起听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