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剧情推断——归藏凤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是谁
第十五集,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逍遥子,为什么说他是关键人物呢,那当然是春秋道这个名字,很难让人不联想到《逍遥游》:“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并且这个人,被关在秘牢里,本身就像是一个重要的且不可提及的秘密。

逍遥子说的几句话,看起来线索颇多,提及“归藏凤”的有两句,“归藏凤出天下倾”,“我要的归藏凤,不是他们要的归藏凤”。
“归藏”相传三《易》之一,《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疏归藏“以纯坤为首,坤为地,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中,故名为《归藏》也。”所以我们可以从表面意思看出,“归藏凤”是隐藏的、蛰伏的。那么我为什么觉得归藏凤是一个人呢,也是因为逍遥子的这一句“我要的归藏凤,不是他们要的归藏凤”,因为但凡隐藏的暗语、物质标记,几乎是不会替换的,无论是河图洛书还是“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石头,它们的使命便是从隐藏到出现,去“昭示”一些什么,而他们从隐藏到出现,都是不会变的。
而人就不同了,一个组织,无论是春秋道还是什么,当他的宗旨变了,那么便是执行的人变了,所以“我要的归藏凤,不是他们要的归藏凤”只可能是,在逍遥子被捕前后,“归藏凤”的皮下,换了。
那么,真正的,或者说,现在的归藏凤是谁呢,先说推测结果,我觉得是武大郎,哦不,武攸决。
理由如下:
一、第一次怀疑武攸决不对劲儿,是内卫从大理寺要走自首的糕饼,54月要去押送,武攸决阻止了她,另外派人去了。而另外派去的人,被春秋道潜伏在大理寺的陈阙杀掉,在糕饼将将抓到陈阙时候,陈阙被铜手戟杀手灭口。这看起来真的很可疑,知道这件事的人本就有限,押送的人死了,而武攸决阻止54月去,从而保护了她。也是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武攸决不对劲儿,那么他是可以直接指挥十六夜(铜手戟杀手)的,且如臂使指般便捷。
二、他那个大氅和咳嗽可太万能了,如果一个人常年怕冷似的穿着大氅,每天如林黛玉般咳嗽,那他如果受伤了,也是非常好掩饰的,所以这也是疑点之一,不过呢,也有人天生林黛玉,所以这个疑点先搁置。
三、在不良井,糕饼差一点点就抓住十六夜的时候,李北七控制了糕饼,那是谁指挥了李北七呢?糕饼在地道里和内卫并肩作战那么久,怎么偏偏在要擒住十六夜时候抓他,也太巧了。
以上这些疑点,还只能说怀疑武攸决不简单,是个幕后坏人,那么为什么说他可能是归藏凤呢?
第一点,逍遥子关在他的秘牢里。
已知明面上的说法是,五年前剿灭了春秋道,擒获了逍遥子,但是我们看现在,春秋道运作非常成熟,完全不像一个被打散了的组织,那么,只可能五年前,擒了逍遥子和部分春秋道徒,而完整的核心部分,被他人据为己有,被谁呢?看看逍遥子在谁的手中啊。且第十五集有一处比较有趣,逍遥子第一句话“第二十七,还是个小娘子”。一个被深锁秘牢的人,在计数什么?还要把54月也计算在其中,是不是去看他的人次?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这五年,武攸决还需要从逍遥子口中拷问出春秋道的一些东西,以便指挥和利用春秋道呢?这其中有武攸决自己,应该也有李北七吧,看他的娴熟程度也可看出。
第二点,逍遥子说“芝兰玉树深受委贱之辱”,芝兰玉树典出谢安谢玄,谢家便是古代著名门阀之一陈郡谢氏,芝兰玉树固然有优秀子弟的意思,但是这里怎么看,似乎都是指代士族望门,而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西魏时便是八柱国之一,李渊的母亲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隋文帝皇后的姐妹,所以李家王室怎么看也是逍遥子口中的芝兰玉树而不是杂草,所以春秋道没有对李顿(原型李显)下手的理由,那只可能是,刺杀李顿时,春秋道已经不在逍遥子掌握了。
那么,谁最想杀李顿呢?大家会觉得是武慎行(原型武三思),但是武慎行可是要跋扈多了,直接栽赃陷害不在话下的,他看宋凉被抓,就已经去指使武攸决把帽子扣给李顿,而看起来也没多聪明的李顿,一看宋凉被抓,已经想到会被扣锅,可见武慎行的跋扈。圣人晚年,侄子儿子的继位之争几乎是摆在明面上了。武慎行可能是明里暗里都最想除掉李顿。那么,谁会想暗地里杀掉李顿呢。
我们结合历史看看这时候比较有竞争力的继位者,武则天比较有权势的两个侄子,武承嗣看到立了李显为太子,自觉没有希望,郁郁而终,这时候唯一能和李家兄弟竞争的武家人,似乎只有武三思,而武三思也一直没有放弃争夺。李旦一直是对权力和帝位避之不及的态度,在所有的废立过程中,一直都是推辞退让,甚至为了让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绝食相劝,李隆基固然有能力,但是这时候伯父父亲都健在,顺位也不到他。
我们看完明处看看暗处,武则天的侄子其实多不成器,就算看起来还可用的武三思,也是狡诈阴险阿谀奉承为多,于政事上没有什么能力,但是有个旁支侄子武攸宁似乎不错,我本来怀疑武攸决原型武攸宁,最近播放的剧集中,武慎行直接说举荐武攸决去做兵部尚书,而武攸宁,是做过兵部尚书的,并且据传说,是武攸宁秘密诛杀了冯小宝,这件事也颇符合内卫身份,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做武攸宁是武攸决的原型呢?
那武攸宁这个身份就颇有文章了,首先他是武则天的侄子,但是又不是武三思这种亲侄子,所以如果能力很弱,那么便不会被武则天赏识,基本求不到什么显赫功名地位,同样的,如果他能力很强,那在被武则天赏识的同时,也会被武则天和其他武氏兄弟如武三思忌惮,反而容易有杀身之祸,那唯一的出路,是不是就是有能力而身体积弱呢?既可用,又没威胁,所以如果你是武攸决,是不是也赶紧把大氅穿好了?
也许你会说,如果是我,就去做个闲散皇亲,武则天的侄子,即便是旁支,能少他一口饭吃?亲爱的,你摸到了问题的七寸!因为武攸决不想吃那一口闲散皇亲的饭啊,如果一个人,有悠游闲散的日子不过,反而蛰伏颇深,那我们只能说他所图甚大了。图什么?图皇子王爷少一个是一个,图自己有机会面南背北,先杀了李显(李顿)再说。
然后我们看 54月提到铜手戟杀手时候,逍遥子的态度突然激烈起来,在这之前,逍遥子情绪稳定,含着一点悲悯和居高临下嘲笑别人是井底之蛙凡夫俗子,听到“所以你们一直在蛰伏,等待死灰复燃的机会”还笑得颇得意。但是,当54月说到铜手戟的时候,逍遥子突然激烈起来,并且吼出“归藏凤出天下倾”“我要的归藏凤,不是他们要的归藏凤”,因为就在此时,逍遥子突然意识到,春秋道蛰伏归蛰伏,但是所谋,已经不是自己最初所谋了。他明白这一切的关键,就是铜手戟。
铜手戟战斗力惊人,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春秋道里的军事力量,逍遥子认为这个人已经死了,所以老神在在,当他知道这个人活着的时候,瞬间明白春秋道不在自己掌握之中,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断,在最初铜手戟代表的就不是逍遥子那一派的意志,记得我们之前分析的吗?武攸决指挥铜手戟,如臂使指。所以,在此时,也许,逍遥子和我们一样,明白,春秋道,已经完全被武攸决掌握了。
最后说一个小细节,一早就觉得那个铜手戟的式样,太周了,周戟和战国时期的铜戟,基本都是属于《考工记》所记形式,铜手戟杀手的戟,和广州木塘岗出土的周戟几乎一模一样。而武家,一直说自己的祖先,是周平王的儿子姬武,所以国号武周,职官设置参照《周礼》,还有一些其他文化习惯也参照周朝,立志要取代武则天的武攸决,是完全有理由指使铜手戟去杀害竞争者的。
所以,你觉得,武攸决有没有可能是归藏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