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人文集的基本知識:明代的語錄
語錄最先源於著名的《論語》,後至北宋時期二程兄弟才重新利用語錄形式,從此的宋明理學中,語錄變成為理學傳承和散布中極為重要之載體。明代的語錄基本與宋人相同,但我認為出現了一些變體,比如吳與弼(康齋)的《日錄》便是語錄體的日記形式。呂坤(新吾)的名著《呻吟語》性質雖為筆記,但其內容則相當類似語錄。除此之外,一般常見之語錄多類似《論語》,由弟子記載老師和弟子論學的場景,有的是老師或重要弟子的言行,有時是對當時人事或史事的評價。語錄之重要性以往多侷限於思想史,這是源於其內容所限,然而不少語錄亦有政治史或文學史方面的材料價值,有待開發。
以下簡單對明代語錄的內容進行分類
一、論學:
古代學問的內容廣泛,不如當今專業化,因此從數學、哲學、文學和科學無所不談,然而除卷帙浩繁的《朱子語類》外,多少語錄僅限於性理學、經學和史學的論學紀錄,且多注重前兩者。
從二程開始,新儒學的確立中,性理學是極重要的部分,儘管理學家們不願承認,性理學的談論方式受到佛學(尤其是禪宗)的影響極深,多是集中於關鍵概念的論辯,如'性'、'理'、'氣'和'命'等,與中古儒學僅重視經學討論有不少區別。明代的性理學語錄並無和宋儒明顯差異,只是在後期的心學家更無避諱引用佛學的說法作為依據。
宋明經學和中古經學的區別很大,因為理學之經學是建立在性理學之上,固然仍有依訓詁解經,但明代依'大頭腦'(學派之宗旨)解經更為常見,難免多有臆測之言,甚至脫離經典本文卻單論特定篇章。
相較宋代,我認為明代語錄中談論歷史的部分不多,似乎紀錄者並不重視史論,也可能是性理學和經學更認為是儒者的重要入門,史學的學習可能'壞了心術'。
二、老師或弟子的言行:
這點在《論語》中早有體現,宋明語錄沿襲了這項傳統,其中既有老師言行的紀錄以幫助門人效法,亦有老師規戒門人的紀錄,這類紀錄中有許多有趣的材料,不只是了解學者本人行事風範的實錄,亦含有一些當時士人生活的寫照。
三、人事或史論的評論:
儘管語錄的紀錄場域是較為寬鬆的講學過程,講學者仍避免直接批評特定朝政或人物,如欲批評制度,多是讚美明初制定之善制,卻由於後世種種因素而徒飾虛文,引導學生思考當前可以改善的方法。這類語錄很少,卻是我最想看到的,偶爾出現的條目皆頗具價值。
語錄這類文體之優勢在於講學是在師生對話在脈絡下展開,比起學者單方面闡揚己說的專著或文章更顯得開放和辯說,老師的引導、學生的觀點或反駁,其他人物的反應,好的語錄便是栩栩如生呈現當時對談的情景,極富故事性。劣勢是學生紀錄之師說可能為誤記或誤解的結果,除非是經學者自行修訂的版本,否則仍不具取代其本身著作的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