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爱
上周末与一年半不见的好友Z约饭,她外派泰国工作一年半,又调回广州,我们因此得以有了相聚的机会。
Z是我的大学同学,独生女,做事干练,情商高,性格独立,坚定的不婚主义者。
一年半以前,她base在深圳分公司。收到要去泰国的调令前,我在广州为她送行。当时在一个日料店,大中午,聊到深处,两人都很想干一杯,可惜当时我开了车,而她下午还有签证面试,于是作罢。
这次再见面,我已是初为人母的新手妈妈。生活在喂奶🍼哄睡🤱换尿布的琐碎间不断重复,尽管看着女儿肥嘟嘟的小脸会感到快乐和欣慰,家人也给予了最大支持,却还是会在娃哭闹不止久哄不睡时感到崩溃。
Z还是独立洒脱的都市白领,一个人不用将就也无需妥协。从泰国回广州分公司前,还申请了去英国工作的机会,但因为疫情,这个工作机会没能申请到。她和我同龄,目前未婚未育,可预见的将来也没想要结婚的打算。父母感情好,也尊重她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她的人生是我想过而没有选择过的另一种可能。因此我分外喜欢,并珍惜与她相聚的机会。
席间我们谈起妈妈的爱这个话题,她说起她和妈妈的一个故事。 Z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生意人,家里主要的经济支柱是母亲。她去法国读研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母亲努力打拼出来的。“你能想象一个1米55的小个子女人,在一堆大男人中间做建材生意,而且牙尖嘴利丝毫不让步吗?” Z说这句话时,露出骄傲而自豪的表情,随即眼神里闪过一丝心疼,继续说道“所以当我在法国找到工作,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我非常开心,马上打电话告诉她,我有钱了,不用再给我打生活费了”。 妈妈当时也非常开心。但这之后的一个月,每次通话,妈妈总是找各种借口数落她的不是。Z也是个敏感的人,察觉到妈妈对她的情绪与往常不同,以为只是妈妈更年期需要发泄,便没有多问。直到有一天,妈妈叹气,跟她说“宝宝,要不你还是花我的钱吧? 妈妈给你打钱”。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妈妈的烦躁不安是因为觉得女儿不再需要自己了,心理上还没能适应过来。Z感到无奈,但更多的是感动。也是从这时候起,她开始容忍妈妈在亲戚朋友面前称呼她“宝宝”。
《请回答1988》里,正焕妈妈要外出离家几天,临走前叮嘱正焕要把家里维持好。正焕照做了。等妈妈回来,发现家里井井有条,竟然闷闷不乐。正焕发现了妈妈的小情绪,于是故意把家里弄的一团糟,妈妈骂骂咧咧地收拾,情绪却又恢复了正常。
对于乐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妈妈们来说,子女独立大概是一件矛盾的事情。这虽然是孩子必经的过程,但对妈妈来说,也是自己不再被孩子需要的过程。 无条件爱着孩子的妈妈,想必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情绪。
而我的妈妈,则与这类妈妈截然相反。注重自我感觉,不愿意牺牲和妥协。这也是一种活法。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女儿,我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妈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