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复兴?大可不必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国王排名》连续的爆火出圈,令人不得不再次瞠目结舌于国外创作者的审美与剧情节奏的把控。前些月的《天书奇谭》的院线复映再次让人感叹过去老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加上贺岁档即将上映的《雄狮少年》的点映口碑超好,不得不让人想起一个属于过去的词:国漫复兴。其实本质上国漫这个词并不准确,所以更多的分类为动画更为合理。 要是想要细致的探讨“国漫复兴”的问题,就需要简单回顾我国的动画史。国漫复兴最早出现可能是在于《宝莲灯》的时代,我们曾经是一个极具有动画艺术造诣的国家,国营场时代的《小蝌蚪找妈妈》到《大闹天宫》再到《舒克贝塔》,而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无疑促进了经济的奔腾,也冲击了国营场的经济效益。上影场动画崩塌的具体原因再去分析已无必要,至少我们知道,一大批低智,粗糙的动画在市场上横行,无论是《喜羊羊》还是臭名昭著《汽车人总动员》。更多的都是骗取国家援助电影的经费。国产动画在21世纪的前十年好似要和国产恐怖片一样走入末路,直到《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 在21世纪的前十年里,中国的动画产业其实并未消逝,相反,和大多产业一样,中国成为了像好莱坞大片之类的代工工厂,现在回看像《一万年以后》《魁拔》《龙之谷》之类的片子,就是工业的基础,为后续像《大大圣归来》之类的片子整合资源,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而等待票房爆款,就是需要一个整合的机会。 在光线影业成立彩条屋后,大量的人财力被整合,更好搭配了《大圣》的工作开发。再次回看,当年出品的《大鱼海棠》之类,除了画面不再是粗制滥造,剧情不再低智脑残外,并没有明显的改观,大量的抄袭,剧情与价值观的非主流都在说明国漫远远还没有崛起。这个词,更多的是片方为了自己的票房进行的一项煽动性的,催泪性的卖惨大比拼。 《哪吒魔童降世》的破50亿票房,强烈的告知资本市场:动画片票房的上限与观众的选择。而下一年的《姜子牙》票房落差又告诉片方:观众对于好故事的需求。 于此同时,在彩条屋神话宇宙风光无限之时,追光动画的《白蛇缘起》《青蛇劫起》《哪吒重生》先后上映,宣告要打造封神宇宙。一本《封神演义》就被两大动画公司挣着改编,更不要说,其他二三线小公司的各式各样的孙悟空烂片宇宙了。岂不是一个“卷”字了得。 其实观望本土市场的其他动画,日本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的火爆,好莱坞《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神偷奶爸》非大片场的《狼行者》《魔弦传说》,甚至是彩条屋出品的《大护法》《妙先生》还有《罗小黑战记》等等影片都能说明,动画作为一种介质,能讲很多的故事,也是能被全年龄段所接受。这也证明,在中国,动画未必只有3D化一条路可走,也不是只有好莱坞一个标准可以参照学习。“罗小黑”“大护法”所践行的,是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虽然不一定能重复哪吒的大爆,但也是避免同质化的有效方法。 同样,作为一个曾经的动画大国,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照搬《西游》《封神》两大法宝相互内卷。相反,关注当下外国的动画作品,即使在迪士尼今年迎来它的第60部动画电影时,在固有的套路下也依旧可以看到新意的故事。当下的国产动画一定是需要借鉴学习的,甚至没必要非得区分“国漫”不“国漫”的,这样就被逼上架子,一定要争口气的,就失去了本身一个好故事自然而然的表达,所以在不断吸收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之时,如何从内部寻找到属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叙事方法,启发和创造真正中国美学,不是非要做到极致使劲解释。讲一个中国神话故事就一定是中国文化吗?并不是啊!《尚气》不就被反馈不对味嘛。 可以很清楚的明白,在宣扬“厉害了我的国”时,大肆宣扬“国漫复兴”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但是可以很清楚的发现,中国影视行业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爆款《哪吒》《流浪地球》等一系列作品在国际上反响平平。而对应《寻梦环游记》本土动画票房第四(第三是疯狂动物城,第二是姜子牙,第一是哪吒),并被普遍反馈泪目。这样的对比正是说明我们的动画产业还是不能被全球观众满意,不能让所有人共情。 当然,哪吒的爆火,为动画创作者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也让观众认清了“国漫崛起”的面目,对于双方来说,何不是一件好事。我坚信,我们的创作从来不缺乏好故事,好点子,每一次的影视爆火,对于创作者们来说都是激励,激励他们在愈发成熟的土壤上播种,这样才会有朝一日结出真正具有中国气质的果实。真正的“国漫复兴”,急不来,也一定会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