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20211210,桓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经】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
【传】元年春,公即位,修好于郑。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之。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桓公元年,即公元前712年,周桓王八年,郑庄公三十三年。即位都是在前任国君“卸任”的次年春天。隐公元年也有“元年春王正月”,但没有“即位”二字,暗示隐公非“正统”。
三月,桓公和郑伯在垂相见。第一次外交事件,当然选择实力最强,又是宗亲的郑国。郑伯拿了块宝玉跟桓公换许地之田。隐公八年,郑伯就已经拿祊地跟鲁国交换许田,那会儿没有记载郑国入许田,不知何故。估计这里郑伯觉得异地还地还不够周到,加之新君即位,意思意思,就加了点筹码。
传文中还加了“请复祀周公”。周公是指姬旦,周武王姬昌的弟弟,鲁国开国之君,周朝初年有名的贤臣,所谓“周公吐哺”。许田有周公的别庙,祭祀周公是郑国想要许田的(明面上的)理由之一。至于郑伯为啥那么想要许田,不得而知。
【经】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传】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结祊成也。盟曰:“渝盟无享国。”
四月初二,桓公和郑伯在越地结盟。这次结盟是因为易地成功,盟约提到“违背者不得享有国家”。渝,改变也。
【经】秋,大水。
【传】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秋天发大水。平原水灾称为大水。
【经】冬十月。
【传】冬,郑伯拜盟。
冬天,郑伯来鲁国拜会盟友。这是大事,正常来说经文也要记载的,但是不知为何孔子没写。
【传】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这段应该是桓公二年的传,后人分段落的时候搞错了。等下一节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