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人学习做人与做事——读丛烟《问古:谈做人与做事》
做人与做事总是相关联的。做人离不开做事,做事离不开做人。会做人,不会做事,人生难得精彩;会做事,不会做人,人生难得安全。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方有精彩人生。
做事难,做人更难。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人们难免要遇到诸多困惑和两难选择。这些困惑和选择无不涉及到做人与做事。面对这些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可以问道于古人,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人生在世,离不开友谊,友谊如同真金需要在火中识别,需要在逆境中经受考验,飞黄腾达的路上往往点缀着破碎的友谊,患难之中的友谊才是经受过烈火焚烧的真金。说到交朋友结友,管鲍之交可算是典范。管仲说过一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人与人交往,无非是情与利的交往,有的因情而变,有的因利而变,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如同自然界气候变化 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情世态的变化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最佳的心态是坦然,自己过得滋润时,不要忘记别人的恩德,自己身处逆境时,不要老想着别人的恩施。如果 每个人心中都存有这样一份道义、真诚和感恩的心,世间就多一份和谐,自己就少一份烦恼,人生就多几个知己。
我们做人做事,不可能没有错误,关键在于能不能改。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就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在《论语》中有多处论述。他说:“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徙,是吾忧也。”他主张要多反省自己的过失,多批评自己的过错,不批评别的人过失,这样就可以消除邪念。他还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知错而不认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虚荣心作祟;想改而改不了,是人的欲望作梗。能够明智地克制自己,便是有力量的表现,能够征服自己的人,往往也能征服别人。
一个人能走多远,往往取决于他面对挑战时的表现。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今中外历经磨难最后成功的人不在少数。二战时的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不一不是千锤百炼后成为伟人的。卓越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逆境艰难中百折不挠。有句话说得好:不幸是一所没人报考的大学,但它年年招生,能毕业的都是强者。
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就要勇于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就要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雄心胆略,就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将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孙中山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苏轼也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真正完美而精彩的人生是充满了失败与成功、痛苦与快乐的人生,是起伏跌宕、惊心动魄、宏伟壮丽的人生。
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信的人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也不会轻易地被别人改写命运。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庖丁解牛的故事也能给我们新的启示。牛的肌体骨架结构隐蔽而复杂,牛的骨头又硕大坚硬。但一个厨工单凭一把小刀就能像变魔法一样,用不了多长时间将一整头牛化为一块块牛肉。没有自信,庖丁哪敢杀牛和解剖牛而不损坏小刀?正因为他反复操作,熟能生巧,掌握了规律和方法,对自己有了自信,才能提高效率、事半而功倍。这个世界上,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消化不了的矛盾,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难而使我们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去做而变得很难。凡事都是这样,小做大难,大做不难。
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景,在考验我们做人、做事的智慧。如果你左右为难、取舍不定,那么,翻一翻丛烟的《问古:谈做人与做事》一书吧。这本书通过一个个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生动故事,引发出对友谊、亲情、事业、兴趣、职业精神、命运、追求、强者、孤独、自信等诸多问题的探讨,并给出积极正面的引导,告诉人们怎么做人和怎么做事,充满了正能量,是一个引导人积极向上的读本。
超然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肇庆阅江楼:北伐铁军诞生的地方 (1人喜欢)
- 长洲岛上的孙中山纪念碑
- 文塔似笔立深井
- 源于玄武信仰的北帝庙
- 古庙犹传呐喊声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