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套台湾明信片
昨天上午接到了学校收发室的一个电话,说有我的挂号信。然后我下午就去拿了,原来是豆瓣好友寄给我的明信片,一共两套。这一个月,真是经历了很多。考完了最后一门试,开了题,用vue和springboot做了一个自己的博客网站,前后端分离,前端后端都是自己一点点调的,很有成就感。
今天终于出狱了,想说点什么,又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可能这就是千言万语,不如一默吧。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有的地方就打码了。我想那些打码的地方就算不打,你们应该也知道是什么,所以这码打的其实没什么意思...封面是这样的:

这套明信片应该是1980年上下的,彼时中正广场还叫中正广场(上面那个图片牌匾上还是大中至正,后来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被阿扁改成“自由广场”),中正机场还叫中正机场,确实是一个好时代。上面那套明信片主要是一些反映1980年台湾人生活的内容,不得不说这套印刷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就是那种实体相片的感觉,三四十年了还是很干净,很有韧性的纸张:

反映军纪的:

反映人民生活的:

中间有这么一张,我还是想批判一番的:

当然了,我理解这种说法是想让台湾人爱护国家,但是其实最后起的是反作用,培养了一些人莫名其妙的傲慢和自大,最后变成觉青泛滥的现状。这个问题其实米兰昆德拉早就总结过了,叫“刻奇”,也就是媚俗。他们没有去过大陆,就单方面觉得大陆儿童的童年就没有哪怕一丁点快乐,就觉得台湾儿童都有光明的未来,这说法未免可笑。一切都要实地走访调查才好得出结论啊。
第二套明信片是开国明信片,里面大多是 国父和老蒋的一些书法题字之类的。

可以这套明信片唯独缺少了 国父提的《礼运大同篇》,确实是相当的让人可惜。就字体而言,老蒋的和 国父的字体确实是大有不同,先看老蒋的:

再看 国父的:

老蒋的字有相当的锐气,而 国父的则更显圆滑。俗话说字如其人,这种笔体的区别多多少少也是他们做人的差异,老蒋迂腐,顽固以至于有时候让人觉得不知变通,而 国父就像狐狸一样,拥有敏锐的嗅觉,他的立场可以随时摇摆,但是救国救民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这里面有张照片我想多说两句:

这张的内容还是颇为有名的,可以看出老蒋那时已经江河日下,连笔都拿不稳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才是老蒋下笔的最后“遗嘱”。因为秦孝仪写的那个毕竟政治气氛太浓。当然,老蒋昏迷中自己喃喃自语,副官翁元曾经去听,说隐约间听到“xxxx救中国,xxxxx救同胞”,也可权当他的遗嘱吧,不过这遗嘱听上去震撼之余,不免觉得可笑,精神的力量哪能敌得过物质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76篇内容 · 11.9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226篇内容 · 5.2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56篇内容 · 13.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31.9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35篇内容 · 4.9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23篇内容 · 6281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84.7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70篇内容 · 51.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