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自己的、无法得到佐证的想法
不管是吃东西还是打游戏还是性爱,你停止下来的依据都是从一种感觉/情感到另一种感觉/情感,以及都是激素在控制。比如拿吃饭、吃东西举例,一旦你产生吃东西的想法,你是如此想吃东西(这是一种感觉/情感),并且你吃起来感觉是如此好吃(这是食物刺激产生的神经兴奋,其中起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神经递质多巴胺),于是你不停地吃,直到你吃到另一种感觉/感情的产生才被迫停止。之所以说被迫停止,是因为,虽然此时胃的感受器的已经感受到不舒服了(即吃撑不舒服了)而指示你该停止进食,但你味蕾的感受器却没有同步达到饱和/满足,味蕾神经仍然还是喜欢食物的味道刺激,依然让你兴奋,因此继续渴求食物,于是在胃因为不舒服而下令(胃神经指令)你停止进食时,由于味蕾神经下令你继续吃,因此此时你还会继续多吃一会,直到吃到你胃已经很撑了,你开始对身体担心了才停止。此时,从开始进食时的快乐情感,你已经转变为过度进食的痛苦情感了,正是这种痛苦情感让你终于停止了进食,而之前的快乐情感让你对食物如此心动和吃个不停。另外,当你终于停止进食后,过一会你的味蕾神经才终于反应过来,即味蕾也认识到你已经吃足而不需要再吃了,此时味蕾也开始厌恶食物的味道了,即终于对食物的味道刺激丧失了感受性,终于对食物无感、不再觉得食物美味了,此时你彻底丧失了对食物的兴趣、渴求。味觉指令之所以滞后于胃指令,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胃觉属于神经调节,而味觉属于神经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发挥作用的过程比较漫长,而纯粹的神经调节则是瞬间、无延时的。比如胃只要一吃撑,大脑布置于胃壁的疼痛感受器就直接感受到了,这种疼痛感就是要求你停止进食的指令。而味觉的调节首先依赖于胃感受器(包括胃肌肉膨胀感受器和疼痛感受器)告诉大脑你已经进食了足够的食物,你可以停止进食了,然后大脑指示下丘脑分泌与停止进食或与厌恶食物相关的激素,再通过控制垂体以及下属脏器分泌相关激素,然后激素通过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到达相应的器官,与器官上的受体结合,使得味蕾逐渐丧失对食物的感受性,或者说使味蕾开始厌恶食物(味蕾可以在必要时喜欢和厌恶同一种食物真的很神奇),而让我们彻底放弃对食物的喜欢则还需要激素浓度累积到一定浓度。所以,味觉的丧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未来,为了防止过量进食破坏身体,你要依靠胃神经和自主意识主动控制进食,而不是靠味蕾决定你的进食量,依靠味蕾调节只会让你吃多吃撑,让你摧毁你的身体。所以,人不能纯靠喜欢的感觉/感情做事,因为喜欢/情感(指停止喜欢、厌恶的情感)是属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具有滞后性,会让你做出许多不利的决策。
对于我们沉迷于做的许多其他事情(所有可以产生感官刺激以及所有可以产生自我良好感的东西可能都会如此,比如吃、喝酒、性、游戏、消费,等等,这些东西我们都会过量食入或过度倚赖,都容易控制得不好或沉迷)也都是这样的,我们先是感觉到身体上的直接劳累,身体开始倍受折磨,或者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正在被摧毁(但此时我们还依然喜欢接收这样东西的刺激),然后我们才慢慢开始产生不喜欢的情感,但此时依据不喜欢的情感去停止我们的行为已经为时过晚,对身体的损害或生活的破坏已经造成。
所以,当我们去满足我们神经兴奋,当我们去宠溺自己时,都要停下来一下,要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过度了。这就像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段距离,你千万不要不思考就直接反应,直接反应就变成了应激反应,就成了简单的无脑动物。所以,这种说法既适合于我们跟其他人相处别人给予我们互动刺激时的反应,也适合我们自己一个人相处时对自己行为的管理,即面对食物、吃喝玩乐各种享受、引发我们(神经)兴奋的刺激,我们要不要不加思考地就直接接受或直接去行为、纵容自己享受。
另外,想法可能也能产生神经兴奋,比如你一想到吃(或性爱或游戏或喝酒),你就如此心动、无法阻止地去做这些事了,这里面的心动也许就是神经兴奋。就像人看到食物可以分泌唾液,人想到食物、在大脑中建立起对食物的意象也可以建立起神经兴奋反应从而让自己继续渴求这样东西,直至自己得到满足。这样想可以解释为什么平时一想到一些行为就无法抗拒而一定要去做。你想阻止自己去做这些事,你就必须有事可做、让自己被占据,以避免想到这些事,或避免让注意力注意到这些事。
而你的注意力之所以相对别人较容易转移到吃、性、游戏娱乐等享受上,而且很难再转移开,是因为你生活缺乏有意义的事可做,这包括你对你的工作不感兴趣,你缺乏伴侣或你对你的伴侣无爱,你没有孩子可以让你去照顾、去互动,你缺乏有意义的兴趣爱好,这些都让你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轻浮的事情上,用轻浮的东西来满足自己。另外,你做事把自己搞得很累也很容易使自己逃避正事而去做轻浮的事。
如果生活进展得比较顺利的话,人的注意力会得到比较好的承接,而不会有大量的多余注意力可以专注到轻浮的事情上以让自己去享受自我良好感。所以,你应该尽量把生活该拥有的基本内容都凑齐,否则你的注意力的承接或投放真的会是一个大问题,你痛苦的时刻就会比较多,你会更多地陷入脆弱可怜,更多地投入轻浮的怀抱。而基本的生活内容包括一个你愿意与之沟通的伴侣,生育几个孩子(之所以不是生育一个,这不光是为了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联系而不至于孤独可怜,也是为了孩子,因为一个孩子是很容易孤独的。比如,即使我跟我姐断绝了关系、没有了往来,我依然感觉到自己与她是有深切的联系的,感觉到自己是有根的,如果没有她,其他的亲人也没了,我想想都会感觉到孤独和可怕。当然这只是当前层次的我的想法,也许别人并不是这种感受),身体健康,一份自己不会感觉到太痛苦的工作/事业,不断进行的自我教育(这个其实是基础,因为如果你没有健全一点的人格的话,这几个生活内容你一个都追求不到。虽然表面上你可能都拥有,但其实没有一个是不痛苦的、让你可以忍受而不逃避的),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基本上只要缺少其中一样,一个人就会无法正常运转。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不去同时拥有这些东西,比如拥有伟大事业或崇高追求的人,这样的人的生活是极有意义的,他们靠意义就能比较好地存在着;比如极其strong的人,这样的人靠自己的品格就能支撑起自己的存在,就能度过各种困境而不会频繁落入脆弱可怜或过于脆弱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