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拿到驾照了
2019年在家人的鼓励之下,我一时脑热去驾校报了名。考完科目一挂了科目二,就再也不想去学了。拖来拖去,再不学的话,明年年中驾驶学习证明就要满三年过期了,这个11月终于鼓起劲,没想到两次都100分一把过,20天里顺利拿下了科目二和科目三,开心之余,该回头复个盘整理整理。
不想去驾校学习的原因主要是三个: 1.自信不足:不擅长身体运动和操作型的活动,对于驾驶领域不了解,想到许多的车祸视频,内心紧张,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进展缓慢; 2.内心脆弱:驾校的教练不像学校的老师一样言语温和、各种鼓励,有时会直接说“这样不行”、“水平太差”之类的话,自己玻璃心,被情绪困着,心里非常排斥去面对这样的情境; 3.心里焦虑:为一个证件加码了太多的意义——证明自己的能力、改善未来的生活、获得家人的认可等等,导致内心压力巨大,实操时更畏手畏脚。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一想到去参加培训,就内心崩溃,总是躲避。这次重新鼓起劲,一是曾经在村里车辆稀少的路上试着开过一小段路,觉得似乎没有那么可怕;二是去驾校补交了费用,升级了可以安排更多训练的VIP班型,最后自己也做了一些调整: 1.在网上看一些驾驶操作、油离配合之类的视频解析,对于汽车各部分的基础功能有所了解。 2.在驾校关注到他人,发现同学里有五六十岁的叔叔阿姨、刚生产完四五个月的姐妹,大家都能学得很好、都能通过考试。和别的同学多交流,发现大家都有一些紧张,自己不是个例。 3.腾出时间,勤奋些到驾驶场多多练习。 4.有意识地克服玻璃心,在练习时遇到不懂的就多问教练,尽力忽略言语间的情绪,专注于知识获取,提升自己的驾驶能力和应试实操能力。 5.想清楚驾照只是生活里小小的一部分,远没有那么重要,多给自己做心理暗示。和家人交流的结果,大家只是希望我既来之则安之,做好手上的事情。掌握这门技能更实在的用处是拓展自己的生活行动半径,但生活本身并非以此为根基。
细细想来,我们可以用更熟练的“做题”思路去考驾照。因为做了十几年的题,久经训练的我们不会在考场上拿不住笔,也因为缺乏大型机械的操作实践,我们可能会在驾驶场上握不稳方向盘。但这两件事,内里核心都是一样的。 1.学车好难:题难的时候,大家都难都不会,可以放宽心。 2.教练讲的get不到:老师讲的听不懂那就多问问,老师其实最怕你平时不懂装懂,考场上却不会。 3.操作总是差点:考试不细心就上“题海”战术,多做多练习,培养肌肉记忆。 4.抓不住每科重点:不知道想得对不对就先把自己的答案写上,等老师批改打分。主动沟通才能得到反馈,知道自己错哪儿了才能更快进步。 5.学车太难太苦坚持不下去:学习枯燥的时候多畅想未来拿高分的样子,鼓励自己,延迟满足。 6.教练态度不好:自己到学校是来学习的,提高分数的,你管他态度好不好,自己学到东西、成绩提高就行啊。
现在考过了(小本本在手才体会到,为什么说驾校里只是学了1+1的水平),总之心里很开心啦,也更加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多沟通多交流,心思放在事情上,努力付出,脚踏实地,争取少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