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的认知偏差下的心态失衡
有意思,做个笔记吧
1,锚定效应(看重先前获取的信息);
2,巴纳姆效应(笼统相信一般性的人格描述);
3,后见之明谬误(马后炮);
4,宜家效应(高估自己组装的产品价值);
5,公正世界谬误(假设这个世界是公平的);
6,规划谬误(低估完成一件事需要的时间、成本和风险等);
7,幸存者偏差(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典型的有读书无用论等);
8,自利性偏差(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失败是外因所致);
9,知识的诅咒(下意识假设对方理解所需的背景知识,无法理解他人);——一本学生:你们为什么连本科都上不了啊?本科明明很简单的 专科生:一定是他有天赋,我那天没发挥好,不是我的问题 (这好像是学生时代最常见的对话了)我高中数学老师绝对被知识诅咒过了,而且是严重的诅咒。高中一下数学题,就没有他一眼看不出答案的,所以即便是数学大题,我们要是在一两个步骤内解不出答案,他就觉得我们是白痴。因此他一直觉得和我们这群白痴很难沟通。
10,达克效应(能力欠缺的人无法认识自己的无能,与9相对);
11,玫瑰色回忆(美化过去的回忆,“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玫瑰色回忆真的太真实了,每次一想到过去就会觉得过去好美好,想回到过去,8说了,回忆总想哭[大哭]玫瑰色回忆是真的泛滥啊,我身边总有一群人一直一边骂这现在的明星、流行音乐、影视剧一边夸着自己年轻时的明星什么的,说真的我并不觉的哪些被捧上天的早期女明星有多好看。
12,聚光灯效应(高估自己的言行举止受他人关注的成都,还有自我为中心,但是实际他人不会在意);——关于聚光灯效应,我是个挺自卑的人,所以平时出门这个debuff就是成倍暴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就一边走路一边想:我会去刻意观察别的路人吗?不会,所以别人怎么可能会刻意观察我…… 这么想的话心理负担就轻多了,将心比心真的是个好办法[支持]。聚光灯效应一例: 以为世界人民时刻关注我们,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有全世界观众盯着,“给中国长脸”,“外国人惊呆了”,之类的。
13,确认偏误(选择性会议,搜集有利细节支持自身想法)。
up主讲的是很有意义的干货,我想如果能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类本身存在的缺陷,那么不必要的争论和无意义的争吵应该就会少很多了。现在网络现状就是,网民群体不断扩大但网民整体素质却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大家对自己的不自知造成的,这也使得网络环境出现了戾气不断加重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会一直支持up,迟早你会成为大up主,也希望那时你能够有机会引领一股清新网络环境的网络革命,加油!!![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