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棋和潘又安都会看书写字?
不知道您是否注意,《红楼梦》里的司棋和潘又安一个会读书,一个会写字,潘又安的文字比贾芸还有文化气。甚至在同一段还交代了凤姐是因管账才认了几个字,其他人都不认字,你没有质疑过?
读不懂原著的主要原因是被情绪带偏了,对个别角色有了倾向,更相信了文字,而曹公是让我们看到人类的无知,缺乏质疑和思考精神的荒唐。因此,司棋会读书是一个高级黑罢了。《红楼梦》是讽刺小说,知道这一点就有了看懂的可能。人一旦对他人嘲讽,有情绪就被语言带偏、就失去了判断力和基本的质疑能力。比如嘲笑潘又安给司祺写情书,一旦情绪起来了,常识都丢掉了。潘又安和司祺都是仆人,哪里会写字、认字?
每一处高级黑都有明显的暗示,但是人类自以为聪明,以为有判断能力。读者嘲笑司祺时把智商丢的一干二净。两百多年无人质疑丫鬟会读信?小厮会写情书?曹公把人类的最后一件底裤都扒下来了。我们看看那段原文吧:
“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一总递与凤姐。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帐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便看那帖子是大红双喜笺帖,上面写道:‘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得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凤姐看罢,不怒而反乐。别人并不识字。”
读者都识字吧?但是,司棋和潘又安跟谁学的读书写字?写的比贾芸还好?
读书不动脑子,偏偏动了心,还信了。
这就是“三处有益”的写法,曹公在书中以凤姐之口说出的一把解开书中秘密的钥匙,因此,才有了探春、贾芸和潘又安的书信。至于探春和贾芸的信的其它意义,慢慢你会读到。
如果知道了《红楼梦》是一部讽刺小说,讽刺人类的扑风捉影和愚昧、虚伪,跪权威的小丑面貌,就有了读懂的可能。从今天开始,分享我读到的《红楼梦》,也是一本与所有红学专家不一样的书,一本由原著作者伏藏了主要角色八十回后结局的《红楼梦》。
但是,请您记得,还有很多这样的钥匙需要先找到,比如“一从二令三人木”和黛玉把“敏”字读成“密”,或少写一二笔。找到这些钥匙,还要经常使用才能开启《红楼梦》里的伏藏之门。因此,《红楼花落处 · 开篇》非常重要,在读妙玉、惜春、迎春、湘云、贾芸、小红、鸳鸯等人的结局前一定要先读,否则不可能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