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影响力》这本书,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通过很多实例和实验,讲述了很多心理学原理,帮助我们识别现实生活中的心理把戏和抵抗心理陷阱。
阅读本书,可以结合生活本身思考,确实是我们平常会有的一些心理作用。本书主要讲到了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的影响力。
关于互惠原理,我想我们老板是把这一点学的最透彻的(此处真想放一个狗头的表情包)。每次在要求我们做一些非分内的事前就会带我们吃吃饭,分发点小礼物,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我们又能多说什么呢,但是我真挺讨厌老板的小恩小惠的。所以本书中也讲了我们要学会拒绝小恩小惠,避免自己产生互惠的心理。
承诺和一致,有一点现代所谓人设的意思。人为了保持自己一贯的形象,所以会迫于做一些事情维持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当我们提前承诺了这个事情,是很难放下面子最后拒绝这个事情的,为了保持我们的言行一致。“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地欺骗自己,以便在做出选择之后,坚信自己做的没错。” 虽然我们应该是需要做到言出必行的,发自我们内心想做的话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是因为被他人影响而并非发在内心的话,我们就需要思考这个承诺的正确性了。
社会认同,我觉得更像是随大流,从众心理,让自己显得合群。当事件不明朗时,人就容易跟随大众走,所以碰到事情我们要学会辨别事实。喜好自是不用说,非常表面的意思。我们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更偏爱某些东西或者讨厌某些东西,甚至会爱屋及乌,或者间接讨厌无辜的人和事。所以我们要拒绝掉入喜好的陷阱,要客观看待事物。
权威自然也不是不用说,各个领域的专家有很重的话语权,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我们一些引导作用,但是我们也要识别是不是真的权威专家,而且也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听三思七,权威有时的说法做法也不一定对。权威某种程度上也会给我们一些心理安慰,想到之前去医院看病的例子,膝盖难受拍了各种片子,医生以比较轻松的语气说这个没事,就像一剂强心针,虽然后来也还是难受,但是相信医生的话,后面慢慢地也就好起来了。也想起另外一个例子,之前看到一个生命医学的学者讲到关于微生物的问题,当时听着觉得挺有意思,但是持着怀疑的态度去网上搜索了一下,很多人对他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后来想想确实逻辑有问题。所以我们不可盲目相信权威,特别是伪装的权威。
稀缺,物以稀为贵,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也是很好理解的一种心理。营销也是很会利用这种手段,告诉你这是最后时间,最后的商品,错过这一次便没有了,但是最后往往这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
本书用各种例子和数据给我们详细解释了这些心理原理,也提醒了我们生活中容易被利用的心理手段,也给了我们如果拒绝这些影响力的方法。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与人的心理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明辨是非,不要掉入别人设计好的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