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锋塔的倒掉》读后感
《论雷锋塔的倒掉》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听说了塔倒了之后写的一篇小杂文,有趣!这塔是多管闲事的塔,这塔是违背民心的塔,早就该塌。活该!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又听说了雷峰塔之所以倒塌的原因,之后又写的一篇杂文。塔倒是因为砖被挖走了,砖被挖走是因为人相信砖放家里能辟邪。塔倒了,鲁迅是拍手称快的,但知道了是这个原因之后,就悲从心中起。为何而悲呢?因为塔虽然塔了,但是也是徒然的,人们心中的塔还在,“十景病”还是深深烙刻在人们的观念之中,那么势必有一天还是会建起来的。虽然说不破不立,但是这样的破坏,只是一种重复,没有丝毫的进步可言。
醍醐灌顶的迅言迅语: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
“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外寇来了,暂一震动,终于请他作主子,在他的刀斧下修补老例;内寇来了,也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或者别拜一个主子,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再来翻县志,就看见每一次兵燹之后,所添上的是许多烈妇烈女的氏名。”
“凡这一种寇盗式的破坏,结果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翻开中国历史,看到的太真实了,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变的是姓李还是姓朱,不变的是龙椅。
“如果乡下人还是这样的乡下人,老例还是这样的老例。这一种奴才式的破坏,结果也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我们应该知道他和寇盗奴才的分别;应该留心自己堕入后两种。这区别并不烦难,只要观人,省已,凡言动中,思想中,含有借此据为己有的朕兆者是寇盗,含有借此占些目前的小便宜的朕兆者是奴才,无论在前面打着的是怎样鲜明好看的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