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理湘:也说“祖师西来意”
卢理湘:也说“祖师西来意”
卢理湘
对于学佛求道者而言,“祖师西来意”是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何谓“祖师西来意”?“祖师西来意”即佛门真旨!“祖师西来意”之“祖师”是指达摩祖师, “祖师西来”,指达摩祖师从西域来到中国,先到南方,后又北上,亲行并弘传禅法,后世禅宗将其奉为初祖。其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祖师西来”对中国佛教的历史意义,宋代有两位文人总结的好。据刘安世《元城语录解·卷上》记载:“佛法到梁弊矣,人皆认着色相。至于武帝为人主,不知治民,至乱天下,岂佛意也。盖佛法只认着色相,则佛法有可灭之理。达摩西来,其说不认色相。若渠不来,佛法之灭久矣。”又李纲《梁溪集·卷一三五》说:“佛教既入中国,学者滞于名相,不见宗旨,多失大乘,堕于声闻独觉境界。于是达摩西来,教外别传正法眼藏。不假修证,直指心源,见性成佛。”此二人皆非佛门中人,他们充分肯定了达摩祖师来华,是带给中国人佛门真传,纠正了佛教在中国发展之弊。可以这样认为,中国禅门真传自达摩祖师始!
我们知道,“祖师西来意”,为古今禅林常用语,其义与“佛法大意”相同,又称“西来祖师意”、“西来意”、“祖意”,表示佛法之奥义,禅宗之真髓。那么,“祖师西来意”,源自何处?
其实,“祖师西来意”,源于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的典故,大家熟知。
据宗门记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迦叶尊者即为天竺禅宗初祖,二祖为阿难尊者,其间经由龙树、马鸣、师子比丘、般若多罗诸大士,传承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而达摩至东土,故为中国禅宗初祖。
简言之,“祖师西来意”,即佛门真传!
那么,“祖师西来”后,中国禅僧又是如何参究“祖师西来意”?据学者统计,成书于宋代的《五灯会元》中,僧徒问“如何是佛道”有140来次,而问及“如何是祖师(菩提达摩)西来意”则有340多次。可见,对达摩西来之意的探询遍及禅门。而僧徒之地域分布,遍及唐代的十道56州,又由于盛唐之影响,与之进行文化交流的日本、新罗也有分布。
当然,由于“祖师西来意”是禅门终极问题,世尊也只是拈花,不好回答,以至于后世九峰禅师提出了一个“国讳”的概念。据《五灯会元·卷五》记载:“〔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乃咬齿示之。僧不会。后问九峰曰:先师咬齿,意旨如何?峰曰:我宁可截舌,不犯国讳。”“国讳”之“讳””者,指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至于“国讳”词义,指天子、臣民都要遵循的避讳。以举国之忌讳、敬畏之事物,来比喻达摩西来之意旨,可见对此问题回答的难度。
既然“祖师西来意”,为佛门真传,当然不可随便示人。学人请教,禅师表现为默然、转移话题、柱杖棒喝、百般譬喻等等。
据《五灯会元》记载:
潭州龙牙山居遁证空禅师,抚州人也。……师又问翠微:”如何是祖师意?”微曰:”与我将禅板来。”师遂过禅板,微接得便打。师曰:”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又问临济:”如何是祖师意?”济曰:”与我将蒲团来。”师乃过蒲团,济接得便打。师曰:”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后有僧问:”和尚行脚时,问二尊宿祖师意,未审二尊宿明也未?”师曰:”明即明也,要且无祖师意。”﹝东禅齐云:”众中道,佛法即有,只是无祖师意。若恁么会,有何交涉;别作么生会无祖师意底道理?”﹞师复举德山头落底语,因自省过,遂止于洞山,随众参请。一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山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师始悟厥旨……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待石乌龟解语,即向汝道。”曰:”石乌龟语也。”师曰:”向汝道甚么!”
白话一下:
龙牙居遁禅师初参翠微师,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翠微说:“把禅板递过来。”龙牙将禅板递给翠微,
翠微拿起禅板便打龙牙。
龙牙说:“打则任你打,要切无祖师意。”
又参临济,又如前问,临济说:“把蒲团递过来。”
龙牙把蒲团递给临济,临济拿着蒲团便打,龙牙说:
“打则任打,可并没有祖师意。”
龙牙住山后,有学僧问龙牙:
“和尚当年问二尊宿祖师明白了没有?”
龙牙说:“明白是明白,可并没有祖师意。”
龙牙参见洞山良价时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洞山:“等洞水倒流时再向你说。”龙牙从此悟旨。
学僧问龙牙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龙牙:“等石乌龟能听懂话时,再向你说。”
学僧:“石乌龟能听懂了。”
龙牙:“告诉你什么?”学僧不语。
龙牙山居遁证空禅师,为洞山良价禅师之法嗣,得佛门真传者及成就者。其著名的禅诗“人情浓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岂知。空有人情无道用,人情能得几多时?”,深契《坛经》真旨,学道人熟知。但近现代真解其意者,寥若晨星!
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们可以比照达摩祖师四弟子之事迹,略作说明。
祖〔达摩祖师〕在东土,历时九年,欲返天竺,因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言所得乎?”弟子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女弟子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弟子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三个弟子中,道副仅得禅门皮毛,尼总持见地仍浅,道育距佛法真谛仍有一步之遥。最后,慧可祖师礼拜毕,依原位而侍立,并无一言。祖曰:“汝得吾髓。”四个弟子中,仅慧可祖师承继衣钵,是为禅宗二祖。为何慧可祖师无一言?因为禅宗以心传心,祖祖相印,“吾法妙难思,不可说,不可说”。
达摩祖师三个未得真传之弟子由于没有成就此道,故湮没于历史长河中。而慧可祖师得心法真髓,以立雪断臂留下求法传奇,延续了禅宗法脉。
对于现代来说,为末法时代,明师难寻。而达摩祖师是当之无愧的明师,其四个弟子中,慧可祖师得到真传,三个弟子虽未得到真传,但仍然亲近了明师,不致于被伪邪之道所误!
一个佛弟子要真正求得真旨,成佛作祖,困难重重。憨山大师《费闲歌》有十难说,即体道难、守规难、遇师难、出尘难、实心难、悟道难、守关难、信心难、敬心难、解经难。非大丈夫难为也!
其实,憨山大师也批判了佛门之弊,如不遇明师、自作聪明、盲修瞎炼、空空论说等等,佛门弟子可细参之!
对于佛门之弊与“祖师西来意”,吾教薛道光祖师在在《紫阳真人<悟真篇>注》中,说得十分清楚。他说“此道正是我达摩祖师西来底意,祖祖相传,皆此道也。故六祖出曹溪一脉,马祖指为西江水,无非此意。但后世之人,无心行道,唯以口谈佛祖。无可奈何,柱杖棒喝,百般譬喻,使上根者行其道,中器者悟其性,下根者记其言。道人所适,盖欲世人先存其性,然后修命。存性即玉液炼己之功,修命既金液还丹之道。愚者却谓吾教禅宗,一言之下,顿悟成佛。此乃诳惑迷愚,安有是理哉?要知金丹,即吾教最上一乘之妙。”
薛道光祖师,原系僧人,法名紫贤,人称毗陵禅师。以“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槔说尽无生曲,井里泥蛇舞柘枝”获禅门长老欣赏,然自认并不究竟。仍苦参“祖师西来意”,终于吾教张紫阳真人弟子石泰祖师处得真法,贯通佛道二教,明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尸解时留颂曰:“铁马奔入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
余论:自古及今,佛道真旨无二,号为不二法门,成就境界也一致。对于“祖师西来意”,吾以道佛真旨说明之,省却汝等十余年参访之功。
如道门奉为先天一炁之神水,佛门又称漕溪水、洞水、甘露、“马祖指为西江水”等,道门又称坎水、外药、长生酒等。神水逆流,即洞水逆流,故洞山禅师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说”。此即张三丰祖师所说“顺为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为“逆则仙”之道。
神水从泥丸而降,人之泥丸称为须弥山,因其为人体最高处,故大沩德乾禅师曰:“水从山上出”。
采药之时后天炁为火,为“红炉焰”,神水从泥丸而降,为“碧波流”,故广福道隐禅师曰:“红炉焰上碧波流”。
又道法自然,后天炁与先天元精之运转,如自然界日月之行,故白云守端禅师曰:“乌飞兔走”。
而甘露归于中宫,化为金黄色之蟾光,故栖贤怀佑禅师曰:“井底寒蟾,天中明月”;开山怀昼禅师曰:“月隐澄潭,金辉正午”;妙智光云禅师曰:“东篱黄菊”。至于“天中明月”、“月隐澄潭”为慧光现象,道门号为玄关,佛门称为一轮明月。以上甘露归于中宫之变化,均为内视所见。
………
道佛真传一致,名相不同,实质一样,何故?岂不闻吾教经典《悟真篇》云:“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
信乎?
现代社会,未得道佛真传〔众也〕、或得真传未成就者〔罕也,也是寥寥无几〕,希望苦读经典,努力修行,以求超凡入圣,成佛作祖。如读此文仍归于中下之见,则非余之咎也!
成就之日,自性〔即金丹〕之光充塞天地,与诸佛、道祖之光辉映日月,是为大丈夫得意之时。人生至此,岂不快哉?是时,“号圆通,称大雄,九祖超升上九重”。
叹曰:末法时代,大众所见,多名利禅、文字禅、口头禅,佛门真传罕见!如此,置广大佛门信众何地?又置释迦牟尼、达摩、六祖遗法何地?禅门之顽空者,慎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