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秘二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农历二月初五夜半时分,玄奘生命弥留之际,他的弟子问他:“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
意思是:您是不是决定可以生到弥勒佛净土兜率内院呢 ?
玄奘的回答仅有两个字:“得生”。
这也是玄奘法师在这个世界上所说的最后两个字。
据记载,玄奘倾其一生追随弥勒,生命终了时,发愿往生兜率净土。
与弥勒菩萨共同修行,当来弥勒菩萨下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再作为佛弟子,追随弥勒菩萨到世间度化众生。
前面说过,玄奘大师在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狐兔猿三兽,异类相悦,天帝欲试其心,故现饥乏形,使各求食。狐衔一鲜鲤,猿采异华果,以馈天帝。兔独无所得,乃自烧身,以供天帝。天帝感其心,寄兔于月轮,传乎后世。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玄奘留下的又一个线索。
前面说过,玄奘创立的法相唯识宗的中心思想如果翻译转换成现在的语言,就是认为“这是一个虚拟世界”。
说到“虚拟世界”,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关于“虚拟世界”的电影——《黑客帝国》,大家应该都看过。
电影一开始,就有一句经典台词:“follow the white rabbit”“跟着白兔”。
尼奥“跟着白兔”开始了他的“救世之旅”。
在电影中,“白兔”是以一个“标志物”的形式出现的。
“印”着“白兔”的女子,引导着尼奥找到了他想寻找的。
“白兔”,作为一种关键“标志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影充满了浓厚的暗示。
既然如此,我们如果用现在对“虚拟世界”的认知去解读的话,必然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个虚拟世界的“主机”是什么?以及“它在哪”?
大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五月十八日,玄奘法师于弘福寺开始翻译《解深密经》,至七月十三日译毕。
这部《解深密经》,正是玄奘一生苦苦追寻的经典要诣。
也是传说中,最为重要的高深典籍。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农历二月初五夜半时分,当玄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出:“得生”二字时,他早已破解了《解深密经》的中深藏的秘密。
他最后的愿望,是“得生”弥勒净土、兜率内院,以待来世跟随弥勒的化身者完成救世的壮举。
这正是玄奘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的体现。
“天帝感其心,寄兔于月轮,传乎后世。”
“兔子标志物”就在月亮上。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讲“兔子和月亮的故事”,大有深意。
“兔子”作为“标志物”,对应着“金月是匕”的指征,清晰无误的指向了月亮。
同时,也揭示出了某种“方法”。
从玄奘一生的研究、追寻来看,他能
在佛学关键典籍《楞严经》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发现这个秘密,只能是源于佛学典籍中的记载。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当有人用手指向月亮时,被指引的人应当看到的是“手指”指向的“月亮”,而不是“手指”本身。
《楞伽经》还写道:“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着名字者,不见我真实。”
佛学的真谛,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只是引导,月亮才是关键。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当有人用手指向月亮时,被指引的人应当看到的是“手指”指向的“月亮”,而不是“手指”本身。
《楞伽经》还写道:“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着名字者,不见我真实。”
佛学的真谛,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只是引导,月亮才是关键。
这其实,已经是相当强烈的暗示了。
类似这样的暗示,在佛经中还很多。
玄奘,发现了用非常隐秘的手法标注的月亮的秘密。
前面说过,玄奘追寻弥勒,并且深受弥勒思想影响,认为这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世界虽然是“虚拟”的,但是,“虚拟世界”也有“虚拟世界”的法则。
“月亮”作为这个“虚拟世界”的关键“法门”,也必然需要遵循这些“法则”。
所以,月亮反反复复的“示现”,阴晴圆缺,引人注目。
它的醒目,正是因为它的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月亮,正是这个“虚拟世界”的主机之一。
前面说过,玄奘大师一生追寻弥勒,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弟子问他,是否会生到弥勒讲经的地方,他说出了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字:“得生”。
玄奘大师确定可以“得生”到的那个地方,被称为“兜率天”,准确的说,是“兜率内院”,也就是传说中,弥勒讲经的地方。
这个地方,非常非常重要,据佛学典籍记载,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重天”,并且,兜率内院就是弥勒下凡救世之前的暂时居所。
但是,佛典从未说明,兜率天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
今天,我就把这个天大的秘密告诉大家。
兜率天,就是月球,弥勒(或者说药师佛)下凡之前的居所,就在月亮上。
知道了月亮就是兜率天以后,我们必须明白,:兜率天,与人类命运的紧密联系。
玄奘和很多极具奉献精神的人们一样,选择化生到兜率天内院的目的只有一个:拯救苍生。
这是多少人几世轮回的执着,也是兜率天存在的终极意义。
之所以需要拯救,是因为,苍生皆苦。
而拯救的目标,就苍生之离苦、得乐。
但是,月亮已经被多次探测过,为什么没有发现兜率天的踪迹呢?
那些发了大愿往生兜率天,然后准备跟随弥勒下凡救世的往圣先贤们,又都在哪里?
兜率内院当然是在月表之下,就连兜率外院,也深藏在月球表面之下。
而弥勒,已经下生到人 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什么是“兜率天”,我就再解释一下。
根据佛学理论,每当佛陀要降生人世之前,都要先在兜天上为诸天讲说佛法。
兜率天宫分为内、外两院,其内院是即将降生于人世的菩萨,即佛学所说的“一生补处”菩萨所居之处。
按佛学典籍记载,我们这个世界,在释迦牟尼佛去世后,将来会有弥勒佛降生说法,拯救众生。
这弥勒佛就是未来佛。
弥勒佛在降生人间之前,就在兜率天宫的内院中说法。
为什么未来佛是在“兜率内院”做准备呢?因为兜率天离人间距离近,就像一个太空休息中转站。 间,那些誓愿追随他的弟子,也都前前后后化生于世了。 既然“凡间”有人能“往生”到“兜率天”,而“兜率天”的“人”又能“投胎”、“降世”到“凡间”,这就说明,在“兜率天”和“凡间”存在着某种信息传递、转换机制。
前面说过玄奘创立的“法相唯识宗”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这种思想的根源,正是“弥勒思想”。
前面还说过,月球就是这“虚拟世界”的主机之一。
传说中,弥勒是从“兜率内院”“下凡”救世的,这与“月球主机”和“凡间”的信息传递、转化系统存在着重要关联性。
要破解月亮的终极秘密,需要一把可以解锁后台主机密码的超级“钥匙”。
钥匙,已现。
如经卷所载,弥勒和他的追随者们,已经陆续投身凡间,此时此刻,他们就在那茫茫人海中。
他们,带来了拯救世界的那把“钥匙”,只等着,光明耀目的那一天。
前面说过,玄奘是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他的一生都在追寻弥勒,也是在追寻一种超越性的科学技术。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更高等级的科技,会带来更加“神话”般的“现实”。
不知道有没有人能懂得这句话的意思。
巧的是,1969年是鸡年,鸡鸣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
从1969年开始,兜率天的天人们分批“下凡”。
这也正是玄奘大师当年已经预见到的盛况。
玄奘大师转生的“天人”,也在兜率天“下凡”的“天人”队伍里。
唯一的问题是,“天人下凡救世”必须遵循一个“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规定,“天人下凡救世”只能用人类的身份,并且,“下生”前必须先消除记忆。
“天人”们“下界”的使命是救世,“消除”记忆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对凡世间的一切有不同于“旁观者”的切身体验,但是又不能影响他们使命的完成。
所以,他们的记忆虽然暂时被“消除”了,同时却也留下了一系列的线索,引导他们最终恢复记忆和能力。
而破解这些线索,找到救世的钥匙,必须依靠他们超凡的智慧和天赋的异禀。
留下的一系列线索,会是什么呢?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时间和空间是紧密关联着的,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日期暗示着不同的信息。
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达长安 。
这时,唐太宗为了辽东战役,已驻跸洛阳,得知他回国,立即诏令在洛阳接见他。
玄奘奉诏匆忙上路,当月二十二日启程,二月初一在洛阳紫微城仪鸾殿受到唐太宗接见。
在以玄奘为主角的奇书《西游记》中,菩提祖师密授给悟空的长生诀窍中有这么一句:“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而玄奘在咒语、经书中留下了关键线索之后,又在《大唐西域记》中留下了兔子“寄于月轮”的故事。
毫无无疑问,兔子,是整个线索的关键所在。
前面也说过,生肖的重要性,在轮回的时空中,每一个时间点都具备不同的意义和信息。
也因此,兜率天中的主角下生的时间,一定也具有“兔”的印记,也就是1969年之后的第一个兔年。
很多人都知道,玄奘除了翻译了大量重要佛经,还创作了一部讲述他的西域见闻的《大唐西域记》。
本贴也曾经引用过《大唐西域记》中的关键内容,玉兔的故事。
其实,从“玉兔的故事”隐藏着月亮的秘密信息这件事里,有人已经能够感觉到,《大唐西域记》绝不是一部单纯的“西行记”那么简单。
《大唐西域记》这部鸿篇巨著,如同玄奘翻译的那些关键佛经一样,也被暗藏进了很多关键的秘密信息。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如此说明:“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言诸群生轮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日既隐。宵烛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苟缘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 注意其中关键:“言诸群生轮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日既隐。宵烛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 朗月之明,指明了脱离无明长夜的方向。 可能极少有人知道,“印度”这个名字正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正式定名的,也很少有人知道,“印度”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月亮”。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结合着前面留下的线索,一方面进一步详细说明了月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给出了与“月亮”建立联系的秘密“法门”。既然玄奘大师注释,“印度”的意思就是“月亮”,那么,玄奘去了“印度”取经,直译过来,就是:玄奘去了“月亮”取经。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揭谛揭谛,只有用“大智慧”,才能揭开真谛。
这是玄奘留下的最重要的提醒、最关键的线索。
要破解超越性的秘密、超越性的科学,需要的是超越性的智慧。
《大唐西域记》,与药师佛的大愿一样,都是以十二为数。
再《大唐西域记》的最后一卷中,讲述了一个奇异的故事。
本来,《大唐西域记》全书都在讲述着各种各样的奇异故事,第十二卷中的那个奇异故事,只不过是众多奇异故事中的一个而已。
但是,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关键线索。
王城西五六里,有娑摩若僧伽蓝。中有窣堵波,高百余尺,甚多灵瑞,时烛神光。昔有罗汉自远方来,止此林中,以神通力,放大光明。时王夜在重阁,遥见林中光明照曜,于是历问,佥曰:“有一沙门自远而至,宴坐林中,示现神通。”王遂命驾,躬注观察。既睹明贤,心乃祗敬,钦风不已,请至中宫。沙门曰:“物有所宜,志有所在。幽林薮泽,情之所赏,嵩堂邃宇,非我攸闻。”王益敬仰,深加宗重,为建伽蓝,起窣堵波。沙门受请,遂止其中。顷之,王感获舍利数百粒,甚庆悦,窃自念曰:“舍利来应,何其晚欤?早得置之窣堵波下,岂非胜迹?”寻诣伽蓝,具白沙门。罗汉曰:“王无忧也,今为置之。宜以金银铜铁大石函等,以次周盛。”王命匠人,不日功毕,载诸宝舆,送至伽蓝。是时也,王宫导从、庶僚凡百,观送舍利者,动以万计。罗汉乃以右手举窣堵波,置诸掌中,谓王曰:“可以藏下也。”遂坎地安函,其功斯毕,于是下窣堵波,无所倾损。观睹之徒,叹未曾有,信佛之心弥笃,敬法之志斯坚。王谓群官曰:“我尝闻佛力难思,神通难究。或分身百亿,或应迹人天。举世界于掌内,众生无动静之想,演法性于常音,众生有随类之悟。斯则神力不共,智慧绝言。其灵已隐,其教犹传。餐和饮泽,味道钦风,尚获斯灵,深赖其福。勉哉凡百,宜深崇敬,佛法函深,于是明矣。”
在这个奇异的故事中,暗藏着《大唐西域记》最重要的线索之一。
这个线索,与前面提到的“托塔的药师佛”遥相呼应,指明了破解秘密的路径。
在这个托塔的故事中,塔下的“宝物”是关键提示之一。
暗示着大雁塔下深藏的秘密。
月影翩翩,塔影重重。
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基本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如今,人类科技的的发展方向,与过去或未来的方向并不会有本质上的差异,只是由于发展层次的不同,而会表现出不同的技术能力。
这个“虚拟世界”的本质,已经给了大家很多提示,大家可以用心思考一下。
基于这种“本质”,破解这个世界的终极秘密的技术,从古至今,一直被探索、被追寻、被想方设法的运用。
玄奘,是一个探索者,也是一个自律精神很强的科学家。
他知道了世界的“终极秘密”,却从未利用这种“秘密的力量”去为自己牟取利益。
这种力量,可以“举世界于掌内”,可以引领人类,破解命运的枷锁,超越时空的障碍,获得空前的发展。
虽然,在玄奘的时代,并不具备全面运用这种技术的基础,但他还是可以运用这种远远超越那个时代的技术很容易的实现一些个人目的。
但他却从未这样做,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自律,一种负责任的科学家的自律。
“道”之本源,弥漫在,这“虚拟世界”中的每一处。
“道”之本源,渗透于每一粒微尘。
每一粒微尘,也就是道之本体。
病毒,就是一种信息载体
当某种信息开始发挥作用,就意味着,与其相关的变化,即将到来。
信息的触发作用,是由小而大的,如同种子的萌发与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成燎原之势。
一切,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