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与答
- 问:目前你对父母的经济上的态度和情感上的态度和行为是怎么样的?为何如此?你希望在与父母的关系这方面做出怎样的改变?
- 答:既有因父母在工作(职业生涯)上或者说未来方向上缺少对我的经验和人脉上的帮助、买房买车大事上缺乏对经济的支持导致的对父母怨恨(恨父母经济、社会地位低,恨他们无能还要生我出来受苦,并且自认为自己考上了985已经算做的不错了,算合格了);也有看到父母客观上的确对我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操心;并且自己也贪图父母的疼爱,不想放弃这个社会强联系;加上从小养成的传统“孝”观念(对我来说,父母的确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家长)等原因造就了自己对父母纠结而矛盾的态度。
- 在经济方面的态度,我对父母(尤其是母亲)一直是慷慨且不计较的。比如母亲学车花费,并且在我存款也不多的情况(不到十万)下宁愿自己不先买车也给母亲先买车(至少的4、5万)。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我看到了客观上父母的确对我的好;传统“孝”观念;以及金钱在我心里还没有占据绝对高的地位。
- 在情感、日常联系方面的态度,我是傲慢、不耐烦、且心有怨恨的。这主要还是因为自身处境艰难(工作学业上的不顺心、心理上自身的抑郁甚至到产生自杀想法的程度、未来的迷茫和大概率的黑暗),倒推原因时错误的将次要原因-父母没本事认为是主要原因。殊不知这是在找借口,客观上无意识的隐藏了导致自己艰难处境的根本原因--缺少人生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妄图停下来享受,没有继续前进的内驱动力。除此之外,还有父母对自己的指手画脚,比如相亲(相了一个上来就借钱且欠钱不还女性)、第一个月发工资要请所有的领导和同事吃饭(怎么可能)、催考证(完全不顾报考条件)等,因为父母眼光的局限性,我对父母的建议一向是不听且不屑的。我深刻的知道,接下来的路要自己走,父母是提供不了帮助的。这种态度的产生也有一种对因小时候母亲对我的过于强烈的控制欲(我现在都有一种听到母亲/或者听错认为是母亲大声叫我名字心里颤抖的本能反应)和父爱的缺失的报复。
- 在改善与父母关系这方面我做出的努力就是先好好顾自己,努力走出这个操蛋的状态,完善自己的行为逻辑模式,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父母态度不好的状态。表面上的改善方法就是对父母的微信多看、都回。如果不打电话的话也行,一年回两次家(包括过年一次),但不能太久,回家一次顶多四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