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纳的一些想法
前几年大火的《断舍离》书籍,很多人即便没有全书通读,也大致知道它的理念,就是去除生活中华而不实的东西,留下必需的实用的物品,让精神和生活都更精简。扔东西的时候确实很爽,但之后又陆续买回来,再扔再买,这其实并不是真实的断舍离,不过是自我安慰。人人向往美好的事物,见到可爱的吸引人的物品时,如果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必然还是会收入囊中。但其实经济允许这个条件并不简单的是这件物品标的价格,还有买回家后,存放和维护的成本。在小组见到大学生问怎样好好收纳冬天的衣物,很多豆友建议买收纳箱什么的,这些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一步步买下去,多少个收纳箱够放呢?试问国内的楼价是多少钱一平方,一个收纳箱占地多少方?以广州为例,五万一方的房子,一堆并不穿的衣物,层层叠起就占了一平方,两平方,,折合房价是多少呢?这个成本有没有算过呢?我本人就是如此,家里多大的衣帽间仍是不够放,大衣,羽绒服,围巾、帽子,冬天如果全部拿出来穿,开春送去干洗还有一大笔费用。但实际上最爱穿的还是那几件,经典的,贵的,自己觉得穿上更自信的。为什么贵得都特别经典耐穿,当然是因为买的时候慎重考虑了,多方比较过才购买的。而经典的东西必然也是设计师花了心血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后来我将大学刚毕业后买的不合时宜的衣服包包都处理掉了,只剩下最喜欢的几件,后续即便再买,基本上还是那几个品牌,而且由于价格原因也买不了太多。最近陆续在搬东西去新家,衣物方面我居然可以半个衣帽间全部收纳。尽早确认自己的风格,每天早上找衣服,配搭服装时也更省心,更不容易出错。所以减少购买,精减身外之物才是强收纳的重点。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