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花钱找工作丢人吗?
留学生花钱找工作不丢人,丢人的是不知道钱花错了地方!
因为疫情很多留学生提早回国,但是也很快意识到自己本身的实力不足以找到好的工作,原因有三条:

一、所学专业知识不足以运用到实际工作
书本知识和工作知识真的有很大差距,每天ddl的写作真的未必会比学习一个实际工作中的工具管用。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发现自己在面试时,业务面过程会问到,你会用XX工具吗。多数人回答道:我不会,但是我可以学。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回答,其实企业也会很熟悉这样的回答,但是同等对比,一会熟练使用工作工具的人,远比你自己来了以后,重新教你用要强很多。例如财务专业,你要是会使用报税工具或者用友金蝶,真的要比你会很多知识要强!
二、求职回国时间不切合国内求职时间
国内秋招时间,八九月秋招,人数多,开放渠道多。春招时间为三月,一般是补招。而留学生的毕业时间,那可真是百花齐放,有十一月,十二月的,有二月的,但是相比毕业时间的奇葩,不知道自己是可以在未拿到毕业证的情况下参加秋招,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国内大四,研二,研三上学期秋招是正常时间,他们也是没有毕业证的!
三、不能正视自己的实力。
名校毕业的学生没经历过社会毒打,没有体验过国内求职的机会,信息资源闭塞。 留学生求职有四个要点 1、学历
2、实习经历
3、应试能力
4、双商
这几点我下次细说,但是学历够好,实习对口,笔试面试出色的人,拿的offer都不差。
四、求职机构的钱花了,但是都在玩概率!

目前国内的求职机构,占有大把的信息流,优秀的市场推广机制狂轰滥炸,等回过头,自己已经花了几万块在和其他人一样的起跑线上,只不过多了几个信息渠道,其他啥也没有,最后还是没结果,退了小部分钱,浪费了大把时间。
其实还是要正视求职机构,他们有一手的信息,但是不一定有一手的岗位,做事还是要以结果为导向的去内推,不读概率,明确资源渠道,保证自己的时间和钱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