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感悟——投资顾问和我是一伙的吗?
开展基金投顾试点,这应该是好事儿。以前基金公司开发基金,收管理费;基金销售平台卖基金,收申购费、赎回费,还赚管理费分成。机构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不管投资者是否赚钱,只要他们买卖基金,留在这个市场,机构就赚钱。所以基金公司赚钱,销售机构赚钱,而基民却大部分赔钱。
设立投资顾问的初衷应该是,提供投资陪伴服务,帮助基民做投资决策,最终目标是让基民赚钱。可是投顾费用的收取方法,竟然和基金管理费一样,只和投资规模有关,按年收入0.5%,那不是又增加一层管理费。不管基民是否赚钱,都要再给投资顾问付一份钱。这个设计有违投顾管理的初衷,非常不合理,难道基民赔钱了,还要付投顾费?感谢他们在我们赔钱之路上的耐心陪伴?这不是很无厘头嘛!
既然设立投顾服务,就是为了让基民赚钱,那么投顾的利益就要和基民的盈利绑定在一起。建议股票型基金6%以下收益不收费,收益仅仅比银行理财略高,没理由收费嘛!超过6%部分的收益,可以收取20%的投顾费,投顾帮助我们赚到了钱,当然可以分享投资收益,我们赚得越多,投顾收入越高,这样投顾才有动力努力工作,帮助我们提高投资收益。
初期投顾试点牌照都是发给基金公司、基金销售平台,这个也不合理。投顾要和基民利益一致,那么就要成为第三方投顾,从基金公司和销售平台中独立出来。试想如果投顾来自基金公司,那么他们不又成了基金公司的销售了,做大基金规模,收更多的管理费,才对他们更有利啊!如果投顾来自基金销售平台,那么引导基民频繁买卖基金,认购不打折的新基金,对他们来说更有好处。要知道基金认购、申购、赎回都是要收费的,而且这个收费还不需要等一年,只要基民进行买卖交易,收入立马到手,这钱来得多快啊!这种情况下,投顾很难和基民在一个阵营,必然成为基金公司和销售平台的代言人。
现在很多雪球大V做的本来就是第三方投顾的工作,他们不隶属于基金公司和销售平台,有自己独立的品牌,通过公众号、知识星球等渠道做着投资顾问和投资陪伴的工作,例如银行螺丝钉、ETF拯救世界等,几年来为粉丝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也获得了很多的好评。新投顾试点办法要求投顾有基金销售职业证书,并且入职有牌照的基金公司或者销售平台,凭证上岗规范投顾行为这是有道理的,可是没理由让独立的第三方投顾入职基金公司或者销售平台,这样他们就没办法提供独立服务,必然会受基金公司和销售平台的利益影响,非常没道理啊!
例如我要去商场买衣服,对自己眼光不自信,于是请了一个买手(服装顾问)帮我挑选衣服,进行服装搭配,我付了顾问费,买手当然是站在我的立场,挑选最适合我的衣服,最好是经济实惠又美观大方的,这样才是对我最有利的选择。而现在政府出台一个政策,要求买手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入职服装公司或者商场,请问这样的服装顾问,我还能相信嘛?她如果是服装公司员工,那么站在服装公司的立场上,很可能是推销更贵的新品,公司利润更加丰厚;她如果是商场的员工,那么很可能是推销返利最高的产品,而且推销越多越好,卖的多就赚得多。而站在我的立场上,我花钱雇佣的服装顾问,应该是我的朋友,帮我少花钱多办事儿,把我打扮得美美的,这才是最划算的哦!帮我省钱,帮我提高服装品味,这才是服装顾问的职责哦!
在A股这个拧巴的市场,作为小小散户,我们还是擦亮自己的眼睛,捂紧自己的钱包,用心做好投资决策。例如读读螺丝钉的书,学习下指数基金的估值表,低估买、高估买,其他时候安心等待,简单又省心的策略,只要熬得住波动,耐心等待就能赚钱了。有指数基金,还要什么投顾?哼!
---------------------------------
作者:于菲特
微信公众号:菲特财商
我是一个生活在魔都的投资理财爱好者,高级财务自由追求者。如果你有和我有一样的梦想,那么我们一起开始学习之旅吧。
我的微信公众号“菲特财商”,定期分享投资经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