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实操教程 | 诊断,心理咨询师水平的分水岭之一。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解决心理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咨询师首先要做的是“诊断”问题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很明显吗?来访者会告诉你,或者我们学了很多的知识去发掘问题,好像诊断并不难吧。如果你这么想,如果你这么做,在咨询的路上恐怕会遇到很多的坎坷与挫折。
我看到、听到过很多的咨询师只是局限于表象,甚至更离谱的是不论来访者谈论什么问题咨询师都引向童年的创伤、原生家庭的问题,虽然不能否认这存在解决问题的可能,但是明显的这可能和来访者索要解决的并不是同一个问题,这样的咨询就会导致咨询过程“又臭又长”。
高水平的咨询师具有独立思考的发掘能力,他们并不只局限于表象,也不局限于来访者的叙述和感受,也不局限于来访者所归结的问题所在。高水平的咨询师既能深入来访者的意识,也能从中抽离出来站在局外看待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十分敏锐,能够从来访者的只言片语中引出更多的对咨询有帮助的细节,从而让咨询更为有效。
为什么诊断会如此重要呢?因为咨询中“问题只是一个表象”,作为心理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以下的情况:
1 心理咨询师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着手于来访者总结的困扰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来访者感受到、总结到的问题可能是存在“问题的”:
A 来访者将自己的困扰进行了错误的因果归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正确,但是归结到的原因是错误的)
比如:我的困扰是失眠,我归结到自己工作压力大,实际上真实的原因是我最近需要一笔钱,但是我没有足够的钱。
B 来访者颠倒了问题的主要、次要排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弄错了)
比如 我与男朋友感情的分歧,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在哪里买房,但实际上最大的问题是我父母不同意我们的交往,我退缩了。
C 来访者并未意识到可能存在几个不同的问题(认为要解决的只有一个,实际来访者体会到的是几个不同的问题)
比如 我去咨询的困扰是我学习上的焦虑,但是我根本就不信任咨询、咨询师,我总是会质疑咨询师,表达自己的不信任(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 1 焦虑 2 对咨询的不信任)
2 心理咨询师所接受的学习导致他不加分辨的将问题导向某个方向比如:童年、原生家庭等
心理咨询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诊断作为基础的一步,直接决定了接下来咨询的走向,所谓的“对症下药”,症都诊断不对,那么问题怎么解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