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一场虚惊
昨天大学舍友在群里发了“+”号照片,连发两张,两张都是若隐若现的“+”,面对这不在计划中的意外之“喜”,本来准备辞职考事业单位的她,一边带着哭腔“哀嚎”,一边发了数条语音询问群内“前辈”注意事项。
当时正在擦壮壮的猫爬架,顺带数落它只吃冻干不吃猫粮,正热火朝天呢,结果这个姐们的十几条连环call,直接就把干活的兴致炸没了,扔下抹布,盘腿坐在沙发,盯着手机屏,跟随她一起体会意外喜乐。
从2010年入学到现在,相识整整11年,年纪从20岁到30岁,身份从学渣转到了卑微打工人,生活也从一个沟到另外一个鸿沟,变化不可谓不大(尤其是脸上的胶原蛋白),奇怪的是,再怎么经历岁月的”血洗“,学生时代的感情,似乎都不会被时光磨掉。想想刚毕业那几年,虽然各自分布在不同城市,但联系还是非常密切的,可能毕业后的前几年是结婚高峰期,大家相见的次数比较多,也可能人生步入新阶段时,遇到的问题都大抵相似,比如初入职场的菜鸟蒙圈感、新谈恋情时的青涩、还有未来职业规划总总...总需要有个交流经验的“靠”,总之,未曾感受到毕业各奔东西的悲凉。
再后来,情感和生活都安稳许多,生活的分支也变多了,距离终于发挥了作用,联系越来越少,不过还好,相见时没有生分感,依旧舒适,自然,更自在。大概就是映衬这个说法:学生时代的情感是最真挚的,不掺杂质,没有利益纠葛,大部分也没有心机成分。
大学四年,宿舍六人,结婚五人,育娃四人。步入三十岁的生活,又有新的期盼了。
“+”号照片的后续:去医院挂了急救妇产科的号,做了尿检和血检,均为阴性。结论是:昨日的验孕棒失灵,意外之喜只持续了不到24小时,上海阿姐带着大家做了一趟过山车。虚惊一场之余,还有点淡淡的失落,毕竟,上海阿姐又要开始备考了,生活可真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