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第七部分 种豆 读书笔记
到下午啦,从国庆开始就在看《瓦尔登湖》,断断续续,现在看到第七部分,其实已经看完了第七部分,但是,我发现看过之后没有总结,就跟没看一样,所以从第七部分开始,我在每一部分都写一个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内容我觉得不是很好总结,就先用最笨的方法,第七部分,每一段,我写一个总结的话,看看能不能总结出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 作者要开始播种最后一波豆子了,虽然这个工作对于一个凡人来说非常辛苦,作者却乐此不疲。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作者真心喜欢这些豆子,看着他们茁壮成长,会觉得非常充实。(我们应该也有过这种感觉,有时候吃完水果,把果仁放到土壤里,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有肥肥嫩嫩的小绿芽抽出来,虽然因为养分、气候的原因,直到它最终不可能结出果实,但还是由衷地觉得幸福~)种豆教会作者要想得到果实,就要精心照料豆子,露水和雨水让豆子不需要被灌溉,但是作者还需要对付严寒、虫害和尤其可恶的土拨鼠。
- 第二段我觉得作者是将瓦尔登湖旁边这块土地的今昔进行对比,作者在小时候就来过这个湖边,现在有些树还在,旁边还添了新的树,现在作者重新回到这个地方,对这个地方造成了改变。
- 作者在天还很早的时候,露珠还没有干的时候就到地里除草,因为日上中天的时候,太阳实在太强烈了。作者在一行行的绿叶中间来回走着,给豆子除草。在一行行豆子的一边是矮橡树林,可以休息;另一边是黑莓田。除草、培土,让豆叶和豆花来表现出夏季的思想,而不是野草。
- 因为作者没有雇工、小孩子的协助,农具也非常粗糙,所以进展缓慢,但是,这却加强了作者和豆子的联系。而在别人的眼里,作者成了辛勤的农夫,路过的人观察作者、议论作者种豆太晚了,但是作者从没想过这些。
- 对于作者梨沟里没有肥料,路过的农民总是提醒他,应该加点灰泥、细垃圾之类的东西,但是作者反感马车,细垃圾有很远,所以也就无疾而终了。
- 大自然中有很多自然生长的作物没有被收割,作者的豆子地就介于荒野和耕地之间,就像半开化的文化一样。
- 这一段有点看不懂,说画眉鸟喜欢对着农夫的田地歌唱,最后却说的顶肥?
- 在翻土的时候,会把这土地上的历史也翻出来,古老民族狩猎的工具、印第安人火烧过的痕迹、近代耕种者带来的玻璃器皿,和这些东西的碰撞声就像音乐一样,称为劳动的伴奏。作者开始去同情还需要跑到城里看清唱剧的人。
- 作者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听自然、看自然,包括夜莺、挖出来的蝾螈、野鸽......
- 炮声就像马勃菌发生爆裂的声音一样。
- 弄清炮声是因为军队操练,作者可以继续快乐地劳动了。
- 乐队演奏,伟大的日子,虽然天空与往常没有任何区别。
好久没有回家了,大概有两年,最近在看主持人大赛这门综艺的时候,选手们那么善于观察自己的家乡,这也是他们的感情根基,我很后悔没有珍惜在家乡的时间,没有更多地去了解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总是把自己放在书桌前面,觉得其他的事情都是浪费时间。还有不到两个月就可以回家了,这次回去,我一定用心去看、去听我的家乡。
一段一段写太长了,暂且写到12段,其他的争取下一篇直接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