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观 | “天下道教第一丛林”
2021年4月,北京西城,白云观
一、白云观
白云观是道教是龙门派祖庭,也是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素有“天下道教第一丛林”之誉。
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据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碑略》记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初名“天长观”,供奉太上老君。宋代改名“太极宫”。元初,邱长春真人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掌管天下道教,并赐居此观,易名为“长春宫”;邱长春真人羽化后,其弟子于长春宫之东侧建处顺堂藏其遗蜕。
明初,长春宫毁于战火,唯处顺堂独存,朝廷几次颁旨重修,以处顺堂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更名为“白云观”。明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英宗再次颁旨修缮并赐“敕建白云观”匾额。
现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杂志编辑部设于此。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碑(国五)

二、建筑布局
白云观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共有十九座殿堂,规模宏大,布局紧凑。其中:
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为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玉皇殿(东西配殿:三官殿、财神殿)、老律堂(东西配殿:救苦殿、药王殿)、邱祖殿、三清阁(二层)与四御殿(一层)。
东路包括三星殿、慈航殿、真武殿、雷祖殿、罗公塔等。西路包括祠堂院、元君殿、文昌殿、吕祖殿、元辰殿等。
后院是名为“小蓬莱”的后花园,以戒台和云集山房为主要建筑。其中,戒台为道教全真派传授“三坛大戒”的坛场,云集山房为全真道律师向受戒弟子讲经说法之所。
(一)中路建筑
照壁“万古长春”的“春”(暗合“全真七子”之一邱处机道长的道号“长春子”)

牌楼

山门

明英宗御赐匾额“敕建白云观”

山门右侧石狮与影壁

窝风桥

香炉

灵官殿(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八年,即公元1443年)

供奉之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王善)

钟楼

玉皇殿(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三年,即公元1438年)


老律堂
(始建于元代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监国时,即公元1228年;原名“七真殿”,清代改为“老律堂”)



三清阁(二层)
( 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三年,即公元1428年,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像(部分,明宣德年间塑造)


四御殿(一层)
(建于明宣宗宣德三年,即公元1428年,供奉吴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皇太大帝、勾陈上官南极玉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殿前香炉(明嘉靖年间铸造,共刻有43条金龙)

四御像(部分,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

(二)东路建筑
真武殿


慈航殿


罗公塔


(三)西路建筑
道医馆

吕祖殿
(始建于清德宗光绪十三年,即公元1887年,供奉吕纯阳祖师)

元辰殿
(始建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即公元1190年,供奉斗姥元君与六十太岁神)

殿前石狮背饰

(二)后院建筑
“小蓬莱”匾额

戒台

云集山房

有鹤亭

孙文题字“福寿”

- TheEnd-
城市漫步系列
1、帝都
城市漫步|白云观
2、魔都
……
更多文章,请关注“薇薇小屋”,感谢关注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