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东北的火车旅行!一半穿梭于中俄边境线上,一半行走在东三省的消逝中
这场东北之行,没有雪乡、没有冰雕、没有滑雪,就连索菲亚大教堂、北极村的各种北在行程中好像也只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这是一场游走在热门的东北之外的东北之旅,一半穿梭于中俄边境线上,一半行走在东三省的消逝中。
在中俄边境线上,最北的村落飘荡着最唯美的炊烟袅袅,最东的哨所每天都会迎来国内最早的日出;在东三省的消逝中,延续了上百年历史的有轨电车还在去和留的争议中挪动着前进的针脚,而拆迁中的类似哈尔滨老道外这样的老城或许真的就要一去不复返了……漠河看极光就像中彩票一样难,但是雾凇岛是真的整个岛都是雾凇!
我一直都觉得冬天才是去东北的最佳时间,可是当我在冬天乱入一些空空荡荡的街头,看着那些颇有年代的房子或人去楼空或即将被拆,东北在我冻到模糊的思绪中,好像埋下了一个挥之不去的落寞的影子,我有点分不清这种感觉是来自冬天的寒冷还是来自更多其他因素。




【东北自由行路线】
12.11-12.12:杭州(🚂火车)-哈尔滨
12.12-12.13:哈尔滨(🚂火车) →漠河(👍漠河火灾纪念馆、漠河烧烤、俄罗斯商品小店)(🚗拼车) →白桦林 →九曲十八弯→北红村( 哨所)
12.14:北红村 →龙江第一湾→乌苏里浅滩→北极村(也可以不去)
12:15:北极村1日游(最北邮局、最北一家、北极广场、北极沙洲等)
12.16-12.17:北极村-漠河(🚂火车) →哈尔滨
12.17-12.18:哈尔滨2日游(👍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松花江、果戈里大街俄罗斯风情、哈一百菜市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12.19:哈尔滨(🚂火车) →抚远
12.20:抚远一日游(因为这天没有拼到车去黑瞎子岛,在市区里逛了鱼市、进口商品店)
12.21-12.22:抚远(🚗拼车)→黑瞎子岛、东极广场、东极宝塔→ 抚远(🚂火车) →长春
12.22:长春一日游(吉林大学、护国般若寺、伪满国务院旧址、伪满皇宫博物院)
12.23:长春(🚂火车)→吉林(🚌客车)-雾凇岛(村子里看夕阳)
12.24:雾凇岛日出和晨雾和雾凇(🚌客车)→吉林(🚂火车) →长春
12.25-12.26:长春(🚂火车)→大连(👍南山旅游风景区、大连自然博物馆、有轨电车、东关街)
12.27:大连(🚇地铁)→旅顺(👍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旅顺火车站、潜艇博物馆、白玉山、军港公园)(🚇地铁)→大连
12.28:大连(渔人码头)(✈️飞机)-杭州
⚠️以上行程是我2016年去东北旅行时的行程安排,因为是辞职旅行,所以时间特别充裕。漠河(北红村)、哈尔滨、大连(旅顺)、雾凇岛个人都比较推荐。
🚂除了漠河和抚远需要拼车,其他城际之间的往来公共交通都能实现,东北的火车线路很发达,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我一般会选择乘坐夜间火车。头一天傍晚的样子从一个城市出发,在火车上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就到另一个城市了。
🏠当时住宿以青旅为主,每晚平均就五六十的样子。
🍜东北菜、俄罗斯菜、烧烤都值得一尝,人均五六十可以吃得很不错了。焖子和烤冷面,好吃好吃,现在还是很怀念。
💰玩了小半个月,所有消费加在一起大概是3000左右
有生之年,
漠河大概还是值得去一次的吧!
或许关于极光的宣传多少只是噱头,
但那里的村庄,
每天清晨和傍晚,
飘飘渺渺的炊烟会从雪房子顶上升起,
被晨光和夕阳点染出不一样的烂漫。
它们安安静静地展露着东北农村的唯美~

最早听说漠河,应该是在2014年的样子。
那个时候的漠河,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有关于“最北”的神秘坐标——最北的县城、最北的村庄、最北的邮局、中国最北点……虽然,我还不太了解发生在1987年5月6日那场大兴安岭特大火灾,更不知道这里还是宝藏作家——迟子建的家乡,但那些毫无意义的“最北”已经足够支撑起到漠河一游的所有理由了。大概,在自己当年的想象里,到了漠河就到了国内尽头。
那次漠河之旅,我对90后的拼车司机印象深刻,他大概是我见过的人里对自己不光彩的经历最不避讳的一个——他说他以前很喜欢赌博,不仅把家里的钱都给败光了,还把亲戚里里外外也都骗了个遍,即使在后来已经欠了一屁股债的情况下他还一直反反复复深陷其中。我问他赌博什么感觉,他说就跟染了毒瘾一样,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当他轻描淡写地说出这些经历的时候,他已经结了婚生了孩子,成了一个正常的旅游车司机。

在漠河旅行期间,他拉着我和我的朋友还有一对情侣,去了北红村北极村,看了所有常规的景点,还带着我们在漠河吃了烧烤逛了俄罗斯进口食品小商店。2019年秋天,当我打算再次踏上漠河之旅的时候,在微信里联系他,他竟然也还记得我,还非常热心帮我解决了问题。我不知道在他的生活中他后来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来说,他是一个靠谱的司机。


去了漠河,我发现,自己憧憬的漠河和现实中喜欢的漠河,好像是两个漠河。
我怀着对各种“北”的执着而去,却在到达北极村的那一刻对所有所谓的“北”都失去了兴趣。在寒冷的北极村北红村,我好像只想一整天一整天在热乎乎的大炕上呆着,等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再出门去村子里走一走。那个时候,胖嘟嘟的雪房子顶上会相继冒起炊烟袅袅,落日的余晖点染着炊烟,呈现出东北农村独有的浪漫。当然,这个浪漫或许就是对我而言的,因为这些寂静的村落本身,对于当地人来说,可能代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深沉的寂寞。
【关于漠河旅行的一点小建议】
1.漠河县城其实也值得一逛:漠河火灾纪念馆(这个历史很值得了解一下)、漠河舞厅(最近很火哦)、俄罗斯进口商品小店、漠河烧烤(很好吃!)
2.路上还有白桦林、九曲十八弯、黑龙江第一湾、乌苏里浅滩等景点,如果不是太执着于打卡的话,真的可去可不去
3.北极村(最北邮局、最北一家、北极广场、北极沙洲等各种有关“北”的点打卡,其实也没啥特别意思)是一个非常商业化的村落,比较喧嚣,体验感一般
4.北红村位置比北极村更北,河边有个哨所,哨所过去隔着一条河对面就是俄罗斯的地盘了。一般来说去了北极村,北红村可能就不去了。但如果你更喜欢淳朴东北村庄的感觉,去北红村才是最佳选择。
5.北极村北红村傍晚的时候特别适合拍照,晚霞下炊烟袅袅的村子很梦幻
6.可以体验下泼水成冰、马拉雪橇等东北特色

【漠河旅行小贴士】
🚂从哈尔滨乘坐火车到漠河,在车上睡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到了
🚌从漠河到北极村或者北红村旅行,可以报一个当地的拼车团火车包车,路线其实都比较固定,因为能玩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
🕙建议游玩时间3-5天
🎿可以体验的项目有滑雪、马拉雪橇等
👔真的非常冷,能穿多少就穿多少,尤其是喜欢拍照的,请保护好双手
⚠️漠河看极光什么的概率很小很小,不要报太大希望,但是体验纯粹的东北生活真的还不错。至少比雪乡什么的好~
雾凇其实就是树挂
水雾遇到冷空气就会在树上凝结成霜花
这个霜花气象学上就称之为“雾淞”
雾凇现象庐山、黄山、新疆、内蒙、长白山等很多地方都有
雾凇岛的雾凇未必是全国最美的
但确实也是到东北旅行值得拥有的一款美景

雾凇岛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镇上的韩屯、曾通屯等是雾凇最集中的地方,尤其在曾通村,素有“赏雾凇,到曾通”的说法。
去东北之前对雾凇岛的美就落有耳闻,但这里其实一开始并不在我的旅行计划之内,因为中间需要倒好几次车,从交通上来说是不太方便的。但当我来到长春,经过一番研究,从长春坐火车到吉林再换乘客车到雾凇岛码头再换乘船渡上岛的奔波,很快就变成了前前后后也不过半天车程而已的而已,于是,我就这样被自己毫无原则的对比忽悠上了路。虽然那个时间还不是看雾凇的最佳时间,但当时的我心里一定想着,我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等!


雾凇岛一圈都被松花江包围(这也是岛上及周边一圈容易形成雾凇的主要原因),需要乘坐船渡才能真正到达。关于住宿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住在岛外码头边上的韩屯,第二天一早再上岛;二是直接住到岛上的曾通屯,选择住岛上的一定要赶在最后一班船渡之前上岛,不然当天就没有其他方式上岛了。
还记得我去的那一年,岛上还不算太商业化,各项消费也比较低——几十块钱就在农家民房了住了一晚,60几块钱一共吃了三餐。5年以后的现在,雾凇岛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但是消费应该涨了很多吧。


没有雾凇的时候,雾凇岛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东北农村的样子,(曾通屯)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几乎都经营着农家乐。我想每户人家的装饰可能都大同小异——纸糊的窗户、 火烧的炕、 报纸糊的墙,虽然都是新装,但对我这种南方人来说还是特别新奇。在平时,傍晚的夕阳大概就是小岛的高光时刻了,隔着松花江可以无遮无挡地看着太阳缓缓沉下地平线,余光会把雪地照成粉色、橙色、紫色,最后沉没在夜色中。
我到雾凇岛的时间很好,第二天一早就看到了期待的雾凇,而在我之前有好几个摄影师已经在岛上苦苦等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了。



雾凇,大有一种雾中看“花”的迷蒙感。
清晨的雾凇岛还未从雾色中醒来,岛上的人就睡眼惺忪倾巢出动了。光秃秃的树,一夜之间都变成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树,隔着白茫茫的雾,从远处看,白色的树枝和雾气完全融为一体,只有那些粗粗细细的树干还预示着这些树的存在,直到走到树跟前,才能一睹他们的芳容。
随着太阳升起来,雾气会从下往上慢慢散去,等到接近中午,树上的雾凇也变成了落花,哗哗哗全部掉落,好像下了一阵雪,一阵冰,一阵雨。
【雾凇岛小贴士】
🎫雾凇岛门票60元
🚌公共交通可以直达,具体怎么走已经有点印象模糊了(笔记本里写了吉林-土城子-雾凇岛),然后还需要乘坐渡船才能上岛
🏠16年去的时候住的是传统民房,条件一般,但很有特色,价格好像也不贵,才几十块钱??2个正餐+1个早餐+酒也才60几
📅雾凇的最佳观赏季节是12月下旬-次年2月底,每天最理想的雾凇拍摄时间为10:00-11:30之间。不过雾凇也不是每天都有的,还是得看运气
👔早上出门看雾凇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冷
我一直都觉得冬天才是去东北的最佳时间
可是当我在冬天走上那些空空荡荡的街头
看着那些颇有年代的房子或人去楼空或即将被拆
东北在我冻到模糊的思绪中
好像埋下了一个挥之不去的落寞的影子
我有点分不清那种萧条的感觉
是来自冬天的寒冷还是来自经济的萧条
东北之行,哈尔滨是绕不过去的。
在这座城市我一共待了2天,去过必打卡的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松花江、老道外,也去过一般人都不会去的古玩市场和哈一百菜市场,其中,我把一半时都留给了老道外。对我来说,或许索菲亚可以不去,但老道外是不能错过的。


老道外应该算是哈尔滨最早的市中心,这里不仅是中华巴洛克风格建筑的集中区(很多建筑都是始建于1920年,甚至更早),还收藏了哈尔滨人的很多美食回忆,在他们的描述中北三道街在最火的时候,大有撑起了哈尔滨美食半壁江山那味儿。
我去的那一年,老道外部分片区正在拆迁,墙上写满了显眼的拆字,人走后的房子塌了、破了,没人要的旧家具好像还在露天中等待着某个拾荒者的到来带它们远走高飞。偶尔还有人从堆满建筑垃圾的小路慢悠悠走出来,他们似乎是这杂乱无章的环境中依然平静生活着的少数居民,问他们这里什么时候拆,他们只是淡淡地说不知道。(其实拆迁应该从差不多14年就开始了,大概是分片区进行的,现在也还在进行中)


相比索菲亚和中央大街的熙熙攘攘,老道外这样的退场火告别,让我莫名很感伤。那个时间的它好像分化出了两个它,那两个走在不同极端的它好像没有一个是真实的它——它的一部分已经在修旧如旧后成了标准化的旅游街区,另一部分则正在经历着拆迁改造。大概,那些看不到的消逝,才是当下的老道外吧。
虽然这里的很多房子确实旧了,生活空间也确实需要提升改造了,但我在内心里其实还是希望万万千千类似老道外的老城能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存在下去,而不是整体拆迁或者所谓的修旧如旧(或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但凡一个地方真的修了,就成了全国统一的标配的旅游街区了)。
记得何伟《江城》对涪陵有一段这样的描述——这座城市与她所在的土地大不相同,差别在于,除了一小片老城区,毫无历史感……四川的城市总是让人找不到时间感……它们的格调一致,看不出岁月的痕迹。涪陵的楼房大多看上去是十年前仍在那儿似的,而事实上,这个地方的城市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其实不只作者说的四川,全国大部分城市给人的感觉都是这样的,老城在消亡,在新兴的没有太大区别的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都被模糊了。



在哈尔滨和长春大连之间,我还穿插去了一次国内的东极——位于版图鸡头位置的抚远,为的就是去看一场全国最早的日出(以现在的时间算,抚远06:00左右日出15:30左右落日,和我目前所在的伊宁简直天差地别,伊宁现在的日出时间9:20左右落日时间19:10左右)。
或许是对日出的想象太过美好了,才让我在现实中差点冻到哭了鼻子。那里的清晨,真的是我这种南方的孩子无法承受的冷,冷到视线模糊,冷到身体僵硬。但是在追逐日出的那个早上,从市区到黑瞎子岛,行走在边境线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肃穆,感受到了无比具象的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而不是距离),它有时候是看得见的铁丝网,有时候是看不见的空气。已经结了冰的河对面,俄罗斯特色的尖尖顶的城堡一样的房子清晰可见,那是步行可以到达的距离,也是国家和国家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



对我来说,有轨电车是东北城市的魅力之一,于是长春和大连也有了不得不去的理由。
有轨电车曾经也是很时髦的交通工具,1900-1940年兴起,1949-1970最鼎盛,后来随着城市更新的浪潮,它又在无声无息中退出历史的舞台。在国内,有轨电车的运营不曾长期中断的城市只有大连、长春和香港。
大连的第一条有轨电车诞生于1909年(仅比上海晚1年),那个时候大连还在日本的控制之下;长春的有轨电车始建于1941年,那时长春是日本侵略者扶植的伪满洲国“首都”新京。目前大连还有2条有轨电车,201路往返于兴工街海之韵之间,202路往返于兴工街与小平岛前。长春也有两条有轨电车,其中往返于西安大路—长影的54路1969年就开通了,而55路是2014年新开通的。
现在的有轨电车不管外观还是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它特有的咣铛咣铛的“噪音”也早已经在更新迭代中成了记忆符号,现在的它就好像轻轨、公交的结合体,在不变的轨道上延续着城市独有的记忆。



长春和大连之行,对我来说是有遗憾的,那个时候的自己对历史还完全不感兴趣,我到了长春也去了旅顺,却没去过伪满皇宫博物院,也不曾到达旅顺博物馆,这种徘徊在历史之外的旅行就好像是一场路过而已。当然,惊喜也有,因为就在这场旅行即将结束的那个下午,我在大连的海边目睹了一场细碎的海边的雪,原来海边还会下雪啊?虽然这场雪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在这样的雪中结束东北之行,回忆起来竟然还有点小浪漫。